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卢梭的道德情感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1-08-29 10:43
  十八世纪,欧洲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狄德罗、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一批激进的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至上”的旗帜,一切生活规则皆出自理性。启蒙学者过分夸大理性,忽略了情感。卢梭敏锐的察觉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弊端,文明社会的演进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又导致了人性的堕落、道德的沦丧。卢梭在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转向道德情感,对情感倍加关注与重视。他以自然人性为参照,主张在“自然状态”中去寻求道德的情感基础,追溯道德情感的起源和发展,通过构建社会契约制度和道德教育的途径重塑善良人性。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卢梭道德情感理论的背景。包括个人经历、社会现状以及对莎夫茨伯里、哈奇森和巴特勒等人道德情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二部分主要阐释道德的自然基础。卢梭将自然情感作为道德的情感来源,从人的天性中发现成就德行的善良情感,即自爱和同情。人们在道德选择上完全依靠良心,良心是判断善恶的最高原则,引导行为或现象的道德价值判断乃至道德行为的形成。卢梭重塑自然人性的最终目标是要重建人类的道德品格和社会美德;第三部分主要阐释自然情感和社会美德的...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第一章 卢梭道德情感思想的背景
    第一节 个人经历
    第二节 社会时代背景
    第三节 思想渊源
第二章 道德的自然基础
    第一节 自然情感——自爱和同情
    第二节 道德行为的判断原则——良心
第三章 自然情感与社会美德的关系
    第一节 自然情感是社会美德的来源
    第二节 自然情感和社会美德的区别
第四章 道德情感的复归
    第一节 人性的堕落
    第二节 政治构想
    第三节 道德教育
第五章 卢梭道德情感思想的意义
    第一节 对现代伦理学的贡献
    第二节 对我国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当代中国道德情感体系构建[J]. 江畅,张媛媛.  道德与文明. 2016(01)
[2]利他主义与道德义务[J]. 姚大志.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5)
[3]卢梭“美德共和国”的同情基础[J]. 黄璇.  政治思想史. 2013(04)
[4]卢梭:浪漫主义的先驱[J]. 高宣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5]论卢梭公民美德的人性基础[J]. 彭刚.  政治思想史. 2012(02)
[6]走向情感化的情感──关于传统道德的反思[J]. 戴茂堂.  社会科学. 1998(09)
[7]道德情感研究综述[J]. 孙学功.  哲学动态. 1998(01)

硕士论文
[1]卢梭道德情感理论及现当代启示[D]. 胡婕.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情感作为道德行为的原动力[D]. 陈龙忠.兰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70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70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