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焦虑心理及其疏导
发布时间:2017-05-03 01:00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焦虑心理及其疏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民道德品质的优劣,道德素养水平的高低都反映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而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要提高全民道德认知,培养全民道德素质,塑造全民道德人格绝非易事。目前,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在社会管理体制转型和传统道德体系不断瓦解的背景下,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社会道德风气逐渐恶化,从而引发了个体的道德焦虑心理,并在全社会范围内有不断弥漫的趋势。这种现状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全面分析道德焦虑心理的本质和表现,深入挖掘道德焦虑心理的生成机制,探寻排解道德焦虑心理的措施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精神需求理论为指导,借鉴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相关知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深刻说明了健康的道德心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深层次解读和梳理了道德焦虑心理的表现及危害,理性分析和阐释了道德焦虑心理的生成机制,试图探索并提出缓解道德焦虑心理对策和建议。从道德焦虑心理生成机制的角度出发,应加强自我道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以疏通人们道德心理障碍,建立人们和谐的社会心态,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 道德焦虑 心理机制 疏导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10
- 绪论10-18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二、研究现状述评11-15
- (一) 国外道德焦虑心理研究现状11-12
- (二) 国内道德焦虑心理研究现状12-15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5-16
- (一) 研究目的15
- (二) 研究意义15-16
- 四、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培养健康的道德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8-26
- 第一节 有利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政治环境18-20
- 一、健康的道德心理是贯彻依法治国政策的需要19
- 二、健康的道德心理是协调群众利益的基础19-20
- 第二节 有利于构建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20-23
- 一、健康的道德心理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前提21
- 二、健康的道德心理是调节人际冲突的保障21-23
- 第三节 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23-26
- 一、健康的道德心理是尊重生命的关键23-24
- 二、健康的道德心理是关爱生命的保证24-26
- 第二章 道德焦虑心理的表现及其消极影响26-38
- 第一节 道德焦虑心理的本质26-30
- 一、道德焦虑心理的概念界定26-28
- (一) 焦虑26-27
- (二) 道德焦虑27-28
- (三) 道德焦虑心理28
- 二、道德焦虑心理的基本特征28-30
- (一) 客观性28
- (二) 个体性28-29
- (三) 复杂性29
- (四) 两面性29-30
- 第二节 道德焦虑心理的类型30-34
- 一、道德认知焦虑心理30-31
- 二、道德选择焦虑心理31-32
- 三、道德践行焦虑心理32-33
- 四、道德评价焦虑心理33-34
- 第三节 过度道德焦虑引发的消极影响34-38
- 一、导致道德主体人格缺失34-35
- 二、导致家庭美德行为失范35-36
- 三、导致社会道德生态失衡36-38
- 第三章 道德焦虑心理的生成机制分析38-50
- 第一节 道德焦虑心理产生的前提—心理接受机制失调38-44
- 一、对道德的心理认知片面39-40
- 二、对道德的心理情感淡薄40-42
- 三、对道德心理意志不坚定42-44
- 第二节 道德焦虑心理产生的基础---心理防御机制偏差44-50
- 一、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自我欺骗,变相自我安慰44-46
- (一) 倒退44-45
- (二) 幻想45
- (三) 内向投射45
- (四) 合理化45-46
- 二、“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逃避现实问题,消极面世46-50
- (一) 压抑46-47
- (二) 否认47
- (三) 歪曲47
- (四) 投射47-50
- 第四章 加强疏通与引导,排解道德焦虑心理50-72
- 第一节 加强自我道德教育,清除人们道德心理障碍50-59
- 一、客观地进行自我道德认识与评价50-54
- (一) 客观地认识自我道德水准,展开道德追求51-52
- (二) 客观地评价自我道德践履,进行道德反省52-54
- 二、理性地进行自我调控与激励54-56
- (一) 理性地调控自我,体验道德情感54-55
- (二) 理性地激励自我,磨砺道德意志55-56
- 三、全面地进行自我发展与实现56-59
- (一) 全面地发展自我,坚定道德信念57-58
- (二) 全面地实现自我,塑造高尚道德人格58-59
- 第二节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育人们和谐的社会心态59-66
- 一、讲究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59-61
- (一)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0
- (二) 坚持灌输与沟通相结合60-61
- (三) 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61
-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61-64
- (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者自身职业素养建设62-63
- (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管理63-64
- 三、完善心理咨询服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64-66
- (一) 加大心理咨询宣传力度64-65
- (二)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65
- (三) 开通网络心理咨询平台65-66
-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66-72
- 一、逐步健全道德奖惩制度建设66-68
- (一) 完善道德奖励规定67
- (二) 重视道德救助制度建设67-68
- (三) 加强道德惩罚法律制度建设68
- 二、规范大众传播行为,坚持正确社会舆论导向68-72
- (一)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导向69
- (二) 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的传播理念69-70
- (三) 实现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有效监管70-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8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8-80
- 致谢80-82
- 个人简历82-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楚明;;人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廖桂芳;王延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与运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闫杰;;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病态社会心理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曾盛聪;;论行政伦理的价值——21世纪初公共行政道德化趋势下的阐释[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5 贾新奇;;论道德践行中的几个难题[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6 陈桂蓉;;公共文明建设价值新议[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7 曹刚;任重远;;论道德挫折[J];道德与文明;2009年02期
8 徐建军;刘玉梅;;道德焦虑: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情感[J];道德与文明;2009年02期
9 郭卫华;;“道德焦虑”的现代性反思[J];道德与文明;2012年02期
10 廖志诚;;论道德资源配置与和谐社会建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焦虑心理及其疏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