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诚信文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17:05
诚信作为中国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几千年来一直在社会生活、经济、政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各种不诚信现象,归根结底是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不能适应中国当代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的。而这种失信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社会也出现政治欺骗、经济欺诈等现象,西方现代诚信理念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所以,笔者选择中西诚信文化比较研究,旨在寻求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本文结合史料,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分别对中西诚信文化做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论文主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形成与演进进行划分、梳理,明确其历史发展过程;接着详细分析并揭示了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和历史局限性,对其获得整体认识;而后从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途径诸方面提出和论证了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问题。第二部分,考察了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历史由来和发展概况,阐明其思想内蕴和有别于东方的显著特点,指出其固有的偏失和缺陷,从而表明,西方现代诚信理念同样面临着新的转型趋势。第三部分,将...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2.2 国内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2.1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1.1 先秦 传统诚信思想的初步形成
2.1.2 秦汉至唐 传统诚信思想的系统化
2.1.3 宋明 传统诚信思想的哲理化
2.1.4 明末清初 传统诚信思想的实用化
2.2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内涵、特点和局限性
2.2.1 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
2.2.2 传统诚信思想的主要特点
2.2.3 传统诚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2.3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
2.3.1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必要性
2.3.2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可能性
2.3.3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具体途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及其后现代趋向
3.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由来
3.1.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发源期
3.1.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探索期
3.1.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成熟期
3.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内涵、特点及缺陷
3.2.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基本内涵
3.2.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主要特点
3.2.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自身缺陷
3.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后现代趋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互补与创新
4.1 中西诚信文化的基本差异
4.1.1 中西诚信文化的一致性
4.1.2 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性
4.1.3 中西诚信文化差异的根源
4.2 中西诚信文化的优势互补
4.2.1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内在优越性
4.2.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相对进步性
4.3 中西诚信文化的综合创新
4.3.1 理论创新
4.3.2 制度创新
4.3.3 实践创新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诚信文化比较的新视角[J]. 李兴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信任论纲[J]. 郭慧云,丛杭青,朱葆伟. 哲学研究. 2012(06)
[3]诚信缘何存在[J]. 王淑芹. 道德与文明. 2012(03)
[4]诚信的现代特征[J]. 朱慧玲. 道德与文明. 2012(03)
[5]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J]. 郑永年,黄彦杰. 文化纵横. 2011(02)
[6]中西诚信思想刍议[J]. 吴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8)
[7]中西诚信伦理的文化分野及其现代整合[J]. 何小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3)
[8]中西方诚信观念比较及整合[J]. 叶宗玲.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9]儒家“诚”的道德哲学意蕴及价值本位[J]. 黄瑾宏. 唐都学刊. 2008(02)
[10]比较视域中的中西信任观[J]. 林滨,李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435057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2.2 国内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2.1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1.1 先秦 传统诚信思想的初步形成
2.1.2 秦汉至唐 传统诚信思想的系统化
2.1.3 宋明 传统诚信思想的哲理化
2.1.4 明末清初 传统诚信思想的实用化
2.2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内涵、特点和局限性
2.2.1 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
2.2.2 传统诚信思想的主要特点
2.2.3 传统诚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2.3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
2.3.1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必要性
2.3.2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可能性
2.3.3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具体途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及其后现代趋向
3.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由来
3.1.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发源期
3.1.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探索期
3.1.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成熟期
3.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内涵、特点及缺陷
3.2.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基本内涵
3.2.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主要特点
3.2.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自身缺陷
3.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后现代趋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互补与创新
4.1 中西诚信文化的基本差异
4.1.1 中西诚信文化的一致性
4.1.2 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性
4.1.3 中西诚信文化差异的根源
4.2 中西诚信文化的优势互补
4.2.1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内在优越性
4.2.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相对进步性
4.3 中西诚信文化的综合创新
4.3.1 理论创新
4.3.2 制度创新
4.3.3 实践创新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诚信文化比较的新视角[J]. 李兴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信任论纲[J]. 郭慧云,丛杭青,朱葆伟. 哲学研究. 2012(06)
[3]诚信缘何存在[J]. 王淑芹. 道德与文明. 2012(03)
[4]诚信的现代特征[J]. 朱慧玲. 道德与文明. 2012(03)
[5]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J]. 郑永年,黄彦杰. 文化纵横. 2011(02)
[6]中西诚信思想刍议[J]. 吴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8)
[7]中西诚信伦理的文化分野及其现代整合[J]. 何小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3)
[8]中西方诚信观念比较及整合[J]. 叶宗玲.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9]儒家“诚”的道德哲学意蕴及价值本位[J]. 黄瑾宏. 唐都学刊. 2008(02)
[10]比较视域中的中西信任观[J]. 林滨,李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435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3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