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道德概念史的自我与社会
发布时间:2021-10-13 17:53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公民道德的概念,那么边沁则建立了私人伦理的概念。休谟区分"自然的德"与"人为的德",隐含着个人之德与社会之德的区别。康德也讲对自己的义务和对他人的义务,只是后者并无涉及公德。密尔建立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两个概念。涂尔干则把每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定义为个体道德,与自身之外的关系的道德分为若干层次;以公德私德来看,个体道德属私德,而公德范围则很广。斯洛特的道德观指出,关乎他人的德性比关乎自己的德性更重要,二者之间并不对称;他认为私德多属于非道德的德性。日本明治维新时代风俗改革运动中的条目规定,意在建立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的规范。中国古代不能说只重私德轻公德,古代社会公德在礼的体系中,此部分可转化为现代生活的公德。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6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亚里士多德论“公民品德”与“善人品德”
二、边沁论“私人伦理”与“自己的完善”
三、休谟论个人之德与社会之德
四、康德论“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
五、密尔论“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
六、涂尔干:公民道德与公共道德
七、斯洛特的德性伦理:“关于自己的德性”
八、近代日本的公民道德与公共道德
本文编号:3435135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6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亚里士多德论“公民品德”与“善人品德”
二、边沁论“私人伦理”与“自己的完善”
三、休谟论个人之德与社会之德
四、康德论“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
五、密尔论“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
六、涂尔干:公民道德与公共道德
七、斯洛特的德性伦理:“关于自己的德性”
八、近代日本的公民道德与公共道德
本文编号:3435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3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