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典籍语言伦理探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06:32
因现流传下来的先秦典籍是经过西汉时的重新整理,受“独尊儒术”的影响,所以首先先秦典籍语言伦理是以儒家的言语道德观为基础的,儒家典籍中言语道德原则方面要求言语要利国利他;言语道德规范方面,言语合乎仁、礼、德、忠、信、义,言必有中;言语道德评价方面,主张善言,反对花言巧语、道听途说,反对说话随意毁谤诋毁别人;言语道德修养方面,主张言传身教,言语道德的最高境界则是君子言论和言语和谐。先秦道家典籍的内容虽然受儒家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道家典籍中,言语道德原则方面要求无己;言语道德规范方面,主张不言希言,言语要自然。言语道德修养方面,主张不言之教;言语道德的最高境界则是:“不言之言”的“大言”。法家典籍则显示出言论的功利主义,提出言论自由的观念。墨家典籍提出重言,言简的思想,另外先秦诸子在各自的典籍里,针对名实关系都各抒己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中儒家的正名说最为著名。先秦典籍中语言伦理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要采取扬弃的方法,对有利于语言文明的语言伦理思想继承发扬,对不利于语言文明建设的思想进行批判。对先秦典籍的探究中,笔者发现大多数语言伦理思想是有利于语言文明建设,我们应该汲取、继承。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先秦典籍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三、先秦典籍语言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
第一章 先秦儒家典籍语言伦理思想
第一节 儒家典籍语言伦理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儒家典籍言语道德观
一、言语道德准则:利国、利己不损人
二、言语道德规范
(一) 言语合乎仁、礼、德、忠、信、义
(二) 言必有中
三、言语道德评价
(一) 反对巧言
(二) 反对讪、伪、僭及道听途说
(三) 反对说话随便诽谤诋毁
(四) 善言
四、言语道德修养与言语道德教育
五、言语道德的理想境界
(一) 君子言论
(二) 和谐语言
第二章 道家典籍语言伦理思想
第一节 道家典籍语言伦理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道家典籍言语道德观
一、言语道德原则:无己
二、言语道德规范
(一) 不言、希言
(二) 言语要自然
三、言语道德修养与言语道德教育:不言之教
四、言语道德的最高境界:“不言之言”的“大言”
第三章 法家典籍语言伦理思想
第一节法家典籍语言伦理思想基础
第二节言语道德原则:言论的功利主义
第三节 言论自由
第四章 墨家典籍语言伦理
第一节《墨子》语言伦理思想基础
第二节墨家重言、言简
第五章 诸子典籍语言伦理百家争鸣:名实之辩
第六章 先秦典籍语言伦理探究与当代语言文明建设
第一节当代语言文明发展现状
第二节先秦典籍语言伦理探究与当代语言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441295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先秦典籍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三、先秦典籍语言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
第一章 先秦儒家典籍语言伦理思想
第一节 儒家典籍语言伦理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儒家典籍言语道德观
一、言语道德准则:利国、利己不损人
二、言语道德规范
(一) 言语合乎仁、礼、德、忠、信、义
(二) 言必有中
三、言语道德评价
(一) 反对巧言
(二) 反对讪、伪、僭及道听途说
(三) 反对说话随便诽谤诋毁
(四) 善言
四、言语道德修养与言语道德教育
五、言语道德的理想境界
(一) 君子言论
(二) 和谐语言
第二章 道家典籍语言伦理思想
第一节 道家典籍语言伦理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道家典籍言语道德观
一、言语道德原则:无己
二、言语道德规范
(一) 不言、希言
(二) 言语要自然
三、言语道德修养与言语道德教育:不言之教
四、言语道德的最高境界:“不言之言”的“大言”
第三章 法家典籍语言伦理思想
第一节法家典籍语言伦理思想基础
第二节言语道德原则:言论的功利主义
第三节 言论自由
第四章 墨家典籍语言伦理
第一节《墨子》语言伦理思想基础
第二节墨家重言、言简
第五章 诸子典籍语言伦理百家争鸣:名实之辩
第六章 先秦典籍语言伦理探究与当代语言文明建设
第一节当代语言文明发展现状
第二节先秦典籍语言伦理探究与当代语言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441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4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