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以叙事为中介的“道德同一性” ——一种诠释学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20 15:26
  “道德同一性”理论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西方道德心理学的研究中逐渐发展成型,其主要研究的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试图说明“道德自我”概念在道德选择中的重要作用和建构机制。“道德同一性”关注的几个重要论题是“道德对主体建构自我的影响”、“自我对行为选择的影响”、“道德的发生和建构机制”等等,采用的研究方法多为实证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样本分析并得出一般普遍性的结论。但部分哲学家们对于道德自我这一问题的看不同于上述角度,他们认为人的自我观念、道德感、同一性问题除了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去讨论,更为重要的是从情感综合的方向对道德自我进行理解。叙事理论风潮的兴起给道德自我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叙事性自我将人本身作为了一种存在方式,在一个叙事整体中,通过情节的推动,人的观念、行动可以得到连续性和持存性的解释。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由来、中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辨析以及本文的论证思路作了阐述。第二章是对“道德同一性”理论心理学研究背景的基本概述,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同一性的理论背景、道德同一性的概念结构和道德同一性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介绍了哈特和布莱希关于“道德同一性”的理...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由来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同一性”问题的发展
        二、翻译迷思
        三、“道德同一性”的概念
        四、何为叙事?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写作思路
第二章 “道德同一性”概念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道德同一性”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哈特的道德同一性思想
        二、布莱希的“道德同一性”理论
    第二节 心理学对道德同一性研究的不足
        一、主体存在的虚化
        二、在历史和时间变迁中的连续性和持存性问题
        三、良善生活的意义无处可寻
    第三节 诠释学的叙事进路
        一、叙事理论的研究方法较心理学研究的优越性
        二、叙事性自我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的解决路径
第三章 诠释学视角下的叙事德性
    第一节 保罗·利科的叙事同一性
        一、对相同性和自身性的区分
        二、叙事的中介作用
    第二节 麦金太尔基于传统的叙事主体
        一、道德合理性启蒙筹划的失败
        二、基于历史和传统的美德概念和叙事自我
    第三节 查尔斯·泰勒的现代性道德自我
        一、无法逃避的框架
        二、诠释性自我与善
第四章 叙事所建构的道德同一性
    第一节 主体问题和道德同一性
        一、叙事为自我观念和意义价值提供场域
        二、“目的”对于“规范”的优先性
    第二节 对良善生活的追寻
        一、道德与伦理的统一性
        二、良善生活与本真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dentity”语义及汉译之辨析[J]. 丁如伟,王毅.  上海翻译. 2018(04)
[2]论道德同一性[J]. 王晓峰,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3]麦金太尔伦理学的叙事方法[J]. 宋薇,秦明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4]麦金太尔对现代性自我的批判[J]. 胡娟.  法制与社会. 2016(32)
[5]叙事认同研究进展[J]. 何承林,郑剑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6]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良善生活何以可能?[J]. 李义天,张容南.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1)
[7]认同概念的多学科释义与科际整合[J]. 白苏婷,秦龙,杨兰.  学术界. 2014(11)
[8]自他如一的叙事主体——利科主体哲学研究[J]. 韩梅.  理论界. 2012(08)
[9]国外道德认同研究进展[J]. 曾晓强.  心理研究. 2011(04)
[10]“被叙述的自身”——利科叙事身份/认同概念浅析[J]. 刘惠明.  现代哲学. 2010(06)

博士论文
[1]自身与他者的辩证关系[D]. 韩梅.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道德同一性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D]. 肖莉.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在麦金太尔美德伦理视阈下的一种整合[D]. 殷燕.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47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47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