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22:03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与公共领域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生活的扩大与人际交往的频繁,公共领域之中的矛盾也越发的凸显出来,社会公德就显示其更多、更广的作用。社会公德作为一种基础道德准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是社会稳定发展和道德繁荣的基础,,更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公德养成是指以教育为根本手段培养个人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他们在社会上起着无可替代的榜样作用,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不仅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与成才,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影响着社会整体文明的进步。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整体上是良好的,如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行为践行良好,但还是存在一些行为与思想的偏差,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角度出发,首先明确了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养成的内涵,以及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对社会、学校及大学生个人的重要意义;其次指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如公共意识淡薄、乐于助人行为的缺失、保护环境观念缺乏、诚信缺失问题严重等,并分析了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不良思潮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偏差,不容忽视的还有大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欠缺;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有效路径,包括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培养作用,兴利除弊,相互配合,建立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纵横交错的网络,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最终能否养成还有赖于大学生积极的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修养,最终完成社会公德的养成。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养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4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一) 选题的目的9
  • (二) 选题的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2
  • 三、 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点12-14
  • (一) 研究方法12-13
  • (二) 论文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内涵及重要性14-22
  • 一、 社会公德概述14-16
  • (一) 社会公德的内涵14-15
  • (二) 社会公德的特点15-16
  • (三) 社会公德的功能16
  • 二、 社会公德养成的内涵16-20
  • (一) 社会公德养成内涵17
  • (二) 社会公德养成内容17-20
  • 三、 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重要性20-22
  • (一)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
  • (二) 是推动社会整体道德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动力20-21
  • (三) 是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21-22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22-32
  • 一、 大学生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22-27
  • (一) 公共意识淡薄22-23
  • (二) 乐于助人行为欠缺23-24
  • (三) 保护环境意识缺乏24
  • (四) 爱护公物观念不足24-25
  • (五) 诚信缺失问题严重25-26
  • (六) 法律意识仍需提高26-27
  • 二、 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的原因分析27-32
  • (一) 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27
  • (二)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27-28
  • (三) 学校教育存在偏差28-29
  • (四) 家庭教育的错位29-30
  • (五) 大学生自身内在动力不足30-32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路径选择32-40
  • 一、 确立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指导思想32-33
  • 二、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3-35
  • (一) 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33
  • (二) 完善社会公德法律法规33-34
  • (三) 健全社会公德奖惩管理机制34-35
  • 三、 强化高校社会公德教育35-37
  • (一) 优化社会公德养成的校园环境35
  • (二) 完善社会公德教育体系35-36
  • (三) 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36-37
  • (四) 提升教师道德修养水平37
  • 四、 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公德养成的影响37-38
  • (一) 提升家长的道德修养水平37
  • (二)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7-38
  • (三) 改进家长的教育方式38
  • 五、 大学生积极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38-40
  • (一) 大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社会公德意识39
  • (二) 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行为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介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曼华;社会公德新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2 李世芬;王岩;;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楚绪磊;;论梁启超的公德观及其现代意义[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4 郭学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J];道德与文明;2002年05期

5 钱逊;;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6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7 吴潜涛;杨峻岭;;社会公德建设与公民耻感涵育[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8 杨伟清;;社会公德:范围与特征[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9 徐悦;;和谐文化视角下个人品德建设与社会公德建设的统一[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10 席彩云;;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使命[J];道德与文明;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7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