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的伦理再反思
本文关键词: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的伦理再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杜鲁门政府于八月六日、九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投下2枚原子弹,导致大量无辜的人们惨遭横祸,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并因此而引起世人的极大的争议,本文在充分了解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这一历史事件和对历史评价的总结的基础上从战争道德及人权、慈善、爱国的角度进行再反思。笔者认为基于全人类的利益考虑该次核轰炸是不慎重的,因为首先这次核轰炸造成20多万无辜平民当场死亡,大量建筑被毁,环境受到长期的污染,引起世界人民长期的核恐惧等等,尤其是该次核轰炸的幸存者及其后代的悲惨命运,根据人道的原则和站在终极关怀的高度看此次核轰炸是不人道的,而且笔者还认为该次核轰炸违反了战争道德中的区别原则等,是应该在道德上被禁止的。从后果来看随着历史的发展该次核轰炸造成长期而严重的影响,比如现在的幸存者及其后代所遭受的痛苦、世人的核恐慌、核威慑等等都给人类带来长期的困扰与痛苦。从人权的角度上看,在此次核轰炸中对人权的尊重是不够的,交战国双方都该履行国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基于慈善的角度看虽然人类已经进入核时代70多年了,可是在该次核轰炸中侥幸活下来的绝大多数的人们及他们的后代仍然没有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而充分地关注,也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保护那些提供援助之人。从爱国角度看,笔者认为不管作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甚至包括所有的世界人民,都应该客观地看待广岛长崎遭受核轰炸事件,尽管原子弹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尽管日本曾在我们中华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和军国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苦难,世界民众依然需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历史,合情、合理、合法地爱国。彻底销毁核武器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全世界的人们是时候联合起来抵制核武器,寻求人类的永久的和平与安宁了。
【关键词】:战争道德 慈善 人权 爱国 伦理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7-8
- 第二节 国内与国外研究近况8-9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9-11
- 一、本选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9-10
- 二、本文的创新点10-11
- 第二章 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的始末及历史评价11-19
- 第一节 对日本使用原子的决议过程11-12
- 第二节 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的经过12-13
- 第三节 关于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的历史评价13-19
- 第三章 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的伦理再反思19-41
- 第一节 战争道德的角度19-27
- 第二节 后果的角度27-29
- 第三节 人权的角度29-34
- 第四节 慈善的角度34-37
- 第五节 爱国的角度37-39
- 第六节 避免核战争的道德途径39-41
- 第四章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国荣;试析杜鲁门总统民权委员会的活动[J];史学月刊;2003年05期
2 常县宾;;略论1947—1948年杜鲁门政府的对巴政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袁征;;艰难的政策抉择——论杜鲁门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1945~1948)[J];美国研究;2009年04期
4 毕中杰;;简论杜鲁门及其对外扩张[J];历史教学;1982年03期
5 李存训;论杜鲁门的“公平施政”[J];世界历史;1983年03期
6 赵菊玲;;试评杜鲁门主义[J];历史教学;1986年03期
7 詹欣;杜鲁门政府后期国家安全政策的演进——评尼采与波伦的论争[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8 詹欣;杜鲁门政府研制氢弹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J];史学集刊;2004年02期
9 瞿茜;;1946—1953年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刘莲芬;;评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祥玉;;略论杜鲁门主义[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2 赵学功;;美国对中国出兵朝鲜的反应[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刘国柱;和平队:传播美国价值观念 服务美国对外战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华盛顿多个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独立咨询顾问 龚小夏;“离总统只有一个心跳的距离”[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建平;在“公平施政”的旗帜下——杜鲁门政府内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詹欣;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汪婧;美国杜鲁门政府对意大利的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忠超;无法走出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戚尔达;保罗·尼采与杜鲁门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订[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秀娥;杜鲁门政府时期“遏制”战略下的美国东南亚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何异方;杜鲁门时期美国的“价值观输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兵;杜鲁门政府东亚政策的变化[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刘瑞;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的伦理再反思[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5 屈琳洁;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希腊的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瞿茜;杜鲁门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研究(1946-1953)[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春红;论杜鲁门政府对苏联东欧的难民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玉娣;杜鲁门时期美国“冷战共识”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滕帅;杜鲁门政府分裂中苏的“楔子战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朋弟;杜鲁门政府的缅甸政策研究(1949-1952)[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核轰炸广岛长崎的伦理再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