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利他主义的科学诠释与文化传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8 09:10
  利他主义由十九世纪实证主义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孔德提出后,在抑制极端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进一步膨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伦理学的行为理论,利他主义成为人性善恶的判断标准和道德行为目标。然而,利他主义的道德观由于片面强调为他人做出牺牲,完全忽视个人利益引起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利己与利他问题的长期争论,并始终未能走出道德与利益的伦理困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生物学家将利他主义用于研究动物的合作行为,揭示出动物利他行为的进化机制以及利己与利他的关系。随着社会生物学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利他主义起源与进化机制的分析,人们逐渐认识到利他主义更宽泛的内涵。人类社会不仅存在为他人牺牲自己利益的纯粹利他主义,还广泛存在互惠利他主义,它是人类社会合作的基础。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从经济利益和行为动机方面揭示出利他主义有利于追求效用最大化,得出了与生物学家相同的结论。生物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中寻求利他主义的科学诠释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学家则更注重利他主义的社会性,强调人类一切行为包括利他行为并非遗传,而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一些学者则试图从基因和文化方面揭示利他主义的起源和文...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多维视角中的利他主义
一、利他主义:伦理道德的评判标准
    1、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争
    2、利他主义的涵义及其条件
    3. 利他主义的利益与道德困境
二、利他主义:来自生物学与经济学的论证
    1、利他主义的动物学根源
    2、利他主义的经济学论证
    3、动物利他行为与人类利他主义
三、利他主义:文化传承机制
    1、利他主义的人文研究传统
    2、利他主义的文化传承
    3、利他主义的天性与教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他与合作: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策略和进化路径[J]. 刘鹤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2]作为内生偏好的利他行为及其经济学意义[J]. 叶航,汪丁丁,罗卫东.  经济研究. 2005(08)
[3]从竞争进化到合作进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新发展[J]. 刘鹤玲.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1)
[4]利他主义新探[J]. 王海明.  齐鲁学刊. 2004(05)
[5]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J]. 杨春学.  经济研究. 2001(04)
[6]义利之辨:一个纵贯古今的永恒主题[J]. 吕明灼.  齐鲁学刊. 2000(06)
[7]越超经济理性的人类道德[J]. 叶航.  经济学家. 2000(05)
[8]亲缘、互惠与驯顺:利他理论的三次突破[J]. 刘鹤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3)
[9]几个伦理学难题之我见[J]. 王海明,孙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6)



本文编号:3483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83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