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市场经济中行为主体的伦理限度 ——立足制度伦理视域之思

发布时间:2021-11-15 23:09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求利原则是市场的基本原则。“利”代表的是物质利益,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人类就无法生存,更无法从事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就无从谈起。但是,它仅仅是人类社会的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人除了物质的需求之外,还有精神需求。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物欲横流、片面追求感官享受的物性世界。人在虚浮的现实世界中,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迷失自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行为主体为了满足自我感官欲望,疯狂地搜刮、追逐财富,甚至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使整个社会充满不信任、不和谐,这造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或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究其原因,从伦理学的视角观之,行为主体的伦理限度被突破,被践踏是根本原因所在。它导致社会伦理败坏,道德沦丧。一个没有了耻辱感的民族,一个伦理道德崩溃了的民族,一个没有伦理限度的民族,即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造成暂时的泡沫式强大,它也不可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永远置于不败之地。设若如此,它的最终衰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构筑与维系中华民族的伦理限度是当下中国价值建构的首要任务。当今的中国,已进入了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一种与...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制度伦理视域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行为主体的伦理限度
第1章 市场经济中行为主体的伦理限度
    1.1 伦理限度与制度伦理之辩析关系
        1.1.1 伦理、限度和伦理限度
        1.1.2 制度、制度伦理与伦理制度
        1.1.3 底线伦理与制度伦理、伦理限度
        1.1.4 伦理限度的成因,内容及其特征
    1.2 行为主体的道德缺失需要制度伦理、伦理限度的规约
        1.2.1 何为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
        1.2.2 行为主体道德缺失之现状
        1.2.3 行为主体道德缺失之根源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体身份转变的形式问题需要制度伦理的约束
        1.3.1 从“美德伦理”到“规范伦理”
        1.3.2 从“境界伦理”到“责任伦理”
        1.3.3 从“身份伦理”到“契约伦理”
第2章 在制度伦理视域下建构道德行为主体的伦理限度
    2.1 市场伦理经济的伦理限度之类别
        2.1.1 财富限度
        2.1.2 能力限度
        2.1.3 权力限度
        2.1.4 文化限度
        2.1.5 生态限度
    2.2 市场经济的伦理限度之层次
        2.2.1 道德限度
        2.2.2 安全限度
        2.2.3 工作限度
        2.2.4 制度限度
    2.3 制度伦理之原则
        2.3.1 自由原则
        2.3.2 正当原则
        2.3.3 主体性原则
        2.3.4 人道主义原则
        2.3.5 公正、正义原则
    2.4 制度伦理之功能
        2.4.1 规范功能
        2.4.2 协调功能
        2.4.3 创新功能
        2.4.4 教育功能
第3章 探究行为主体伦理限度突破之根源与影响
    3.1 行为主体伦理限度突破之根源
        3.1.1 行为主体道德观念淡薄
        3.1.2 制度缺乏或制度监管不力
        3.1.3 社会分配不合理
        3.1.4 西方消费文化的腐蚀
    3.2 行为主体伦理限度被突破对市场经济之影响
        3.2.1 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3.2.2 败坏社会伦理道德
        3.2.3 破坏社会秩序
        3.2.4 消费文化之影响
第4章 规约行为主体的伦理限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1 研习传统文化,生成个体美德,提高人性能力
    4.2 加强社会制度建设,创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4.3 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分配
        4.3.1 调节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
        4.3.2 调节政府与企业关系
        4.3.3 调节雇主和雇员关系
    4.4 塑造健康安全的消费文化意识形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4.1 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
        4.4.2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确保消费意识安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的伦理本质与现代德性生活的价值真理——公共生活中“诚”与“真”品质的回归[J]. 袁祖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2]“公益民生政治伦理”的价值理想与社会共享价值的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 袁祖社.  唐都学刊. 2011(03)
[3]公共性社会的实践——生存之境与合理价值体验的发生[J]. 袁祖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2)
[4]虚无主义的文化镜像与当代中国“自我经验”实践的困境——“事实”与“价值”的深度分离及其历史性后果[J]. 袁祖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5]马克思经济学对法国调节学派的影响[J]. 杨虎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09)
[6]理性与非理性——以人性能力为视域[J]. 杨国荣.  学术月刊. 2007(11)
[7]中央探求收入分配改革[J]. 汤耀国.  瞭望新闻周刊. 2006(23)
[8]论意识形态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卢现祥.  经济学情报. 1996(04)



本文编号:3497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97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