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道德教育 ——基于新生物学范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1-11-17 21:42
生命道德教育是在新生物学范式的视野下,在对人、生命、道德教育及其关系再认识的基础上探讨道德教育问题,它是友思现代范式道德教育,借鉴、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哲学的方法尝试建构的一种道德教育理论,它是立足于人的生活世界,对个体生命的深切关怀,并基于自己的生命感悟之作。它是一种行动性研究。 生命道德教育是指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关爱生命、生命有爱的教育。其中,成为优质自己是它的价值追求,关爱生命是它的主题,生命叙事是它的主要存在方式。关爱生命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主要有两个方面,生死教育和教师之爱。在生死教育中突出强调帮助学生学会珍惜、做到“不后悔”、记住“不要紧”、学会放弃、接受“不足”、积极生活;教师之爱具体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期望、信任、宽容、激励与帮助。生命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生命性、开放性、感动性、促进性和叙事性。 生命道德教育这一命题的提出,主要缘于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对现实生命价值的失落,尤其是对转变学校教育中生命“空场”现象的责任感,对生命本身所具有的道德及道德教育价值的观照,回应社会转型对道德教育转型的要求。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生命道德教育——基于新生物学范式的建构
一、 研究目的
二、 前沿动态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性研究成果和结论
五、 写在最后
第一章 什么是生命道德教育
一、 生命道德教育的涵义
二、 将生命纳入道德教育视野的意义
三、 生命道德教育的特征
四、 对现代范式道德教育的反思
五、 与生命道德教育相关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生命概念的基础——新生物学范式
一、 理解新生物学范式
二、 生命:在不同的范式下
三、 新生物学范式之生命视域下的“人”
第三章 成为优质自己——生命道德教育的价值期望
一、 成为优质自己的生命视野
二、 成为优质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基础
三、 成为优质自己的心理学基础
四、 成为优质自己是时代的呼唤
五、 “过好每一天”:成为优质自己的生命聚焦点
第四章 关爱生命——生命道德教育的主题
一、 关爱生命:生命道德的集中体现
二、 关爱生命的内涵
三、 生死教育:关爱生命的落实之一
四、 教师之爱:关爱生命的落实之二
第五章 生命叙事——生命道德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
一、 生命叙事诞生的心路历程
二、 生命叙事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
三、 生命叙事的个体生命成长价值
四、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 刘慧,朱小蔓. 教育研究. 2001(09)
本文编号:3501690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生命道德教育——基于新生物学范式的建构
一、 研究目的
二、 前沿动态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性研究成果和结论
五、 写在最后
第一章 什么是生命道德教育
一、 生命道德教育的涵义
二、 将生命纳入道德教育视野的意义
三、 生命道德教育的特征
四、 对现代范式道德教育的反思
五、 与生命道德教育相关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生命概念的基础——新生物学范式
一、 理解新生物学范式
二、 生命:在不同的范式下
三、 新生物学范式之生命视域下的“人”
第三章 成为优质自己——生命道德教育的价值期望
一、 成为优质自己的生命视野
二、 成为优质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基础
三、 成为优质自己的心理学基础
四、 成为优质自己是时代的呼唤
五、 “过好每一天”:成为优质自己的生命聚焦点
第四章 关爱生命——生命道德教育的主题
一、 关爱生命:生命道德的集中体现
二、 关爱生命的内涵
三、 生死教育:关爱生命的落实之一
四、 教师之爱:关爱生命的落实之二
第五章 生命叙事——生命道德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
一、 生命叙事诞生的心路历程
二、 生命叙事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
三、 生命叙事的个体生命成长价值
四、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 刘慧,朱小蔓. 教育研究. 2001(09)
本文编号:3501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016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