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传播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10 10:14
本文关键词:孝文化传播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古代民间,孝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形成了关爱父母、养老敬老的基本道德规范。面对城市化进程,信息化时代来临,流动人口加大,孝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孝文化也面临很多的社会问题。 本文试图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孝文化的传播进行深度分析。传统孝文化内涵的核心是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的重点在于养老敬老。在传统孝文化传播方式上,人际传播是继承传统方式的典型表现,表现为家庭的言传、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发达,孝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媒介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在信息化高度集中的今天,孝文化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电子媒介等媒介技术影响下更加直观的多元发展,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孝文化。当代,泛孝意识不复存在,孝文化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在今天媒介高度发达的形势下,,利用媒介的优势宣传孝文化,让孝文化在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基础,在提高道德素养、提倡养老敬老社会风尚、关注老龄社会的发展趋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得出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进行了很大的转型,并在新的媒介技术影响下得到了有效地传播,在当今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孝文化 传播 现代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9-13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3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3-14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意义13-14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4-15
- 1.4.1 研究方法14
- 1.4.2 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孝文化的传统内涵与传播方式15-31
- 2.1 孝文化的传统内涵15-23
- 2.1.1 孝为人之本15-18
- 2.1.2 孝为顺18-20
- 2.1.3 孝为忠20-23
- 2.2 孝文化的传统传播方式23-31
- 2.2.1 家庭言传是孝文化传播的起点23-25
- 2.2.2 学校教育对孝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25-27
- 2.2.3 社会影响对孝文化的他律功能27-31
- 第三章 孝文化传播的现代转型31-42
- 3.1 孝文化的现代特点31-32
- 3.1.1 人格平等性31
- 3.1.2 注重感情性31-32
- 3.1.3 义务双向性32
- 3.1.4 道德自律性32
- 3.2 媒介技术影响下的孝文化传播新方式32-38
- 3.2.1 书籍报刊使孝文化通俗化33-34
- 3.2.2 电子媒介使对孝文化的感觉更加直观34-36
- 3.2.3 网络传播对孝文化的多元发展36-38
- 3.3 传播形式下孝文化的失范38-42
- 3.3.1 前喻文化的衰弱与后喻文化的失范38-39
- 3.3.2 家庭本位让位于个人本位39-40
- 3.3.3 教化功能的转移40-42
- 第四章 孝文化传播的当代意义42-48
- 4.1 孝文化传播的目标指向42-44
- 4.1.1 构建新型亲子关系42-43
- 4.1.2 缓解“空巢家庭”的危机43-44
- 4.2 孝文化传播作用的发生机制44-48
- 4.2.1 提高道德素养的起点44-45
- 4.2.2 提倡养老敬老的社会风尚45-46
- 4.2.3 关切老龄社会的发展趋势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4
- 附件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孔润年;;传统“孝”德内涵的演变与现代转换[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3 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张际平;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文丽萍;;从外烁到内塑:前喻文化背景下教师权威的转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肖群忠;;“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述评[J];道德与文明;2013年06期
6 欧军;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比较[J];文科教学;1994年01期
7 黄禧祯;;论电子媒介文化与哲学教育[J];岭南学刊;2007年04期
8 吴俊艳;吴俊蓉;;老龄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孝文化价值[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计志宏;;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J];前沿;2010年10期
10 周春兰;;论孔子之孝的三层境界[J];前沿;2010年17期
本文关键词:孝文化传播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