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3:06
本文关键词: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伦理思想产生于日益兴盛的生态环境保护运动中,是人们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时的伦理诉求,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这并不是西方学界的独创,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其中就包括道家,甚至可以追溯至先秦道家。揭示和研究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中的生态智慧和有价值的理论元素,不仅可以继承和弘扬道家的传统思想及理论成果,而且有助于扩展和丰富中国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进一步达到反思并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最终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问题提供启示和指导的作用。本文就是要探索先秦道家哲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道家思想的基本概念“道”出发,分析了道作为宇宙中的终极实在,产生了天地万物,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人类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揭示了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运用与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中的整体主义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具体论述“物我同一”的整体观念与“物无贵贱”的平等观念,在肯定人与大自然统一的基础上,赋予天地万物同等的道德地位,进而提出人的道德义务,要求人类追求先秦道家“万物不伤”的生态道德思维与“自然无为”的生态道德境界,正确地认识大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第三部分在对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科学分析与认识的基础上,挖掘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其与我们现代社会中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关系,最终追求人与环境的良性发展与互动。
【关键词】:先秦道家 生态伦理 生态平等 整体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13-22
- 1.1 道生万物:世界万物的本源13-16
- 1.1.1 道13-14
- 1.1.2 道生万物14-15
- 1.1.3 道与德15-16
- 1.2 道法自然:自然发展的规律16-18
- 1.2.1 道即自然16
- 1.2.2 道常无为16-17
- 1.2.3 顺应自然17-18
- 1.3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18-22
- 1.3.1 人与自然万物的合一18-19
- 1.3.2 人类道德行为法则与自然规律的统一19-20
- 1.3.3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20-22
- 第二章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2-35
- 2.1 物我同一的生态整体主义22-24
- 2.1.1 “万物得一以生”22-23
- 2.1.2 “万物与我为一23-24
- 2.2 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思想24-27
- 2.2.1 “尊道贵德”25-26
- 2.2.2 “物无贵贱”26-27
- 2.3 万物不伤的生态道德思维27-31
- 2.3.1 知常与知和27-29
- 2.3.2 知止与知足29-31
- 2.4 自然无为的生态道德境界31-35
- 2.4.1 热爱大自然的生态伦理情趣32-33
- 2.4.2 回归朴实无华的生态道德心境33-34
- 2.4.3 坚持少私寡欲的生态道德生活34-35
- 第三章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反思35-44
- 3.1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的局限35-37
- 3.1.1 理论来源的直观经验性35-36
- 3.1.2 思想内容的时代局限性36
- 3.1.3 实践方式的被动适应性36-37
- 3.2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的积极意义37-44
- 3.2.1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38-41
- 3.2.2 人的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41-44
- 结束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0-51
- 承诺书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勇民;深生态学与哲学范式的转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薛勇民;王继创;;论深生态学的伦理实践意蕴[J];伦理学研究;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