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民间信仰”自觉的相互启蒙者——对“罗兴振—陈泳超公案”的康德式道德图型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04 00:34
站在实践民俗学与民俗实践的同一性立场,依次从理论理性的方法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目的论,过渡到实践理性的目的论及方法论,给予普通民众(包括学者)的"日常生活—民间信仰"以康德式道德图型论的正当性辩护,进而讨论普通民众自觉的自我启蒙,以及民众与学者之间自觉的相互启蒙,建设"人格权"社会的必然可能性与可能的现实性。
【文章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2019,3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认识的先验概念—直观图型———民俗与民俗学的理论理性方法论悖论
二图型法在民间信仰中的实践使用———民俗学的理论理性与民俗实践理性的目的论悖论
三图型论与民间信仰的正当性辩护———民俗实践理性自身的目的论悖论
四“日常生活—民间信仰”自由主体的相互启蒙———扬弃民俗与民俗学的理性悖论
本文编号:3567289
【文章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2019,3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认识的先验概念—直观图型———民俗与民俗学的理论理性方法论悖论
二图型法在民间信仰中的实践使用———民俗学的理论理性与民俗实践理性的目的论悖论
三图型论与民间信仰的正当性辩护———民俗实践理性自身的目的论悖论
四“日常生活—民间信仰”自由主体的相互启蒙———扬弃民俗与民俗学的理性悖论
本文编号:3567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6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