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代社会人生观浅论

发布时间:2022-01-04 07:01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一般问题的根本观点或看法,它形成于对人生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又反过来指导人生实践。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予以回答和处理。人们在接触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生活会逐渐形成种种感受,产生形形色色的观念和认识。人生观的话题是历史上人们所不断探索的一个万古而常新的课题。古往今来,众多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人生观的探讨,也给出过许多不同的答案,并都对当时的社会起过或深或浅的影响。个体所处的时代不同,同一时代的人的人生阅历以及学识的不同,对人生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了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才能给个体的自我实现指明正确的方向,使个体的存在成为社会整体的一个和谐因素。放眼当前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人类精神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种精神与物质、科学与哲学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人类思想的疏离性,困惑中的人类开始从哲学层面上深入探讨人生观的话题。同时,个体的生存离不开社会这个有机整体的大环境,只有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联系起来的人生才是更有意义的人生。...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探讨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人的生存现状
        1、现代人生存的多元化
        2、人类思想的疏离性
    (二)、当代社会科学与哲学发展的不平衡性
        1、教育的弊端
        2、科学与哲学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探讨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1、引导人们做一个思想者,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2、夯实和谐社会的构筑基础,推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进行
二、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探究
    (一)、人生观受人的主体与客体的支配
        1、事物的表象性
        2、人的主体与客体
            (1)、主体与客体
            (2)、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必要性
            (3)、主体的自在性
    (二)、人生观以被感知的方式客观存在着
        1、被感知物
        2、确定被感知物的存在
        3、人生观以被感知的方式存在
    (三)、掌握正确的人生观观审方法
        1、传统理性思维的弊端
        2、掌握正确的观审方法
            (1)、脱离表象观察事物
            (2)、运用直观的方式
            (3)、运用反省思维的方法
三、人生观中两种对立的特性:悲观性与乐观性
    (一)、人类生存的悲观性
        1、时间的不可知性
        2、空间的虚无性
        3、对财富与名声的分析
        4、人生的虚无性
        5、对于幸福的理解
    (二)、人类生存的乐观性
        1、肯定人类的生存意志
        2、意志的自由性
        3、痛苦的解脱
        4、意志的超越与升华
四、树立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人生观
    (一)、树立正确的个体幸福观
        1、追求内心的宁静
            (1)、心灵的独居
            (2)、内心的宁静
        2、身体处于不懈怠的状态
            (1)、保持身心均衡
            (2)、不懈怠
    (二)、保持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567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67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9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