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15:13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基础意义的一个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一笔珍贵的资源。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孝文化,孝亲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传统的伦理道德。孝文化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最深远的传统文化理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瑰宝。社会发展需要孝文化教育,民族兴旺需要孝文化教育,现代文明需要孝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更需要孝文化。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更需要孝文化教育。上个世纪以来,文化领域内,破坏性工作大于建设性工作,留下了很多的后患,孝文化所受到的冲击同样很严重,连“孝子贤孙”一词也成了贬义词,当下西方文化强烈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状况和对于大学生的孝文化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孝文化建设不应该是误解或简单地肯定传统孝文化,而是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理解传统孝文化。为了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应对社会老龄化提前到来,我们必须要加强孝文化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接受...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 对孝的涵义的研究
(二) 对孝文化内容的研究
(三) 对开展孝文化教育意义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解读传统孝文化
一、孝、孝文化涵义
(一) 何为“孝”
(二) 孝文化的内涵
二、传统孝文化的内容
(一) 奉养双亲
(二) 尊敬父母
(三) “无违”孝礼
(四) “无改”父之道
(五) 后继有人
(六) 诤谏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需要
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四、应对当今社会老龄化的需要
五、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第四章 当前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 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二) 大学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主要因素探析
(一) 历史因素
(二) 学校因素
(三) 社会因素
(四) 家庭因素
(五) 自身因素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对策探究
一、高校应将孝文化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父母要成为孝道的模范
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孝文化教育氛围
四、大学生要自觉践行与弘扬孝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孟子对孔子孝道观的贡献[J]. 刘忠孝,薛文礼,杨洋. 学术交流. 2009(12)
[2]大学生孝道教育初探[J]. 张结平.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3]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创新的思考[J]. 范忠烽,何小春.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2)
[4]近代中国孝文化研究述评[J]. 刘永祥.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2)
[5]和谐教育:新时期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新要素[J]. 董淑平,盛鹏飞. 煤炭高等教育. 2007(01)
[6]对传统孝德的思考[J]. 刘任丰,李霞. 教学与管理. 2007(03)
[7]传统德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 刘正正.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1)
[8]融合化——新时期德育发展的必然走向[J]. 刘翠萍. 当代教育论坛. 2006(24)
[9]谈学校德育中的孝德教育[J]. 吴俊蓉. 现代教育科学. 2006(10)
[10]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J]. 卢智增.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4)
本文编号:3570578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 对孝的涵义的研究
(二) 对孝文化内容的研究
(三) 对开展孝文化教育意义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解读传统孝文化
一、孝、孝文化涵义
(一) 何为“孝”
(二) 孝文化的内涵
二、传统孝文化的内容
(一) 奉养双亲
(二) 尊敬父母
(三) “无违”孝礼
(四) “无改”父之道
(五) 后继有人
(六) 诤谏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需要
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四、应对当今社会老龄化的需要
五、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第四章 当前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 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二) 大学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主要因素探析
(一) 历史因素
(二) 学校因素
(三) 社会因素
(四) 家庭因素
(五) 自身因素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对策探究
一、高校应将孝文化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父母要成为孝道的模范
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孝文化教育氛围
四、大学生要自觉践行与弘扬孝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孟子对孔子孝道观的贡献[J]. 刘忠孝,薛文礼,杨洋. 学术交流. 2009(12)
[2]大学生孝道教育初探[J]. 张结平.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3]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创新的思考[J]. 范忠烽,何小春.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2)
[4]近代中国孝文化研究述评[J]. 刘永祥.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2)
[5]和谐教育:新时期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新要素[J]. 董淑平,盛鹏飞. 煤炭高等教育. 2007(01)
[6]对传统孝德的思考[J]. 刘任丰,李霞. 教学与管理. 2007(03)
[7]传统德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 刘正正.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1)
[8]融合化——新时期德育发展的必然走向[J]. 刘翠萍. 当代教育论坛. 2006(24)
[9]谈学校德育中的孝德教育[J]. 吴俊蓉. 现代教育科学. 2006(10)
[10]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J]. 卢智增.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4)
本文编号:3570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7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