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类伦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5 21:50
  人是有差异的,但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差异的主体应有共同的命运想象。以"自觉的类"来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于种际关系,就是要由中心主义走向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于国际关系,就是要由霸权主义走向平等主义;于代际关系,就是要由关照在场者走向面对不在场者。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类伦理:作为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工具
    第一,人是“自在的类”,即人是一种受动性的自然存在物。
    第二,人是“自为的类”,即人是一种能动性的社会存在物。
    第三,人是“自觉的类”,即人是一种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存在物。
二、革新种际关系:由中心主义走向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
三、优化国(族)际关系:由霸权主义走向平等主义
四、改善代际关系:由关照在场者走向面对不在场者
    第一,世代相继。
    第二,对不在场者负责。
    第三,储存正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环境治理路径的三重反思[J]. 周忠华.  人民论坛. 2016(35)
[2]本土化践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度的根本路径[J]. 周忠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3]跨越时间之维的正义追求——代际正义的可能性研究[J]. 周光辉,赵闯.  政治学研究. 2009(03)
[4]人为性与为人性:道德的本质属性[J]. 周忠华,易小明.  唯实. 2008(01)
[5]自发的类与自觉的类[J]. 易小明.  哲学动态. 2002(03)
[6]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J]. W.H.默迪,章建刚.  哲学译丛. 1999(02)
[7]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J]. 李德顺.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6)
[8]关于建立普遍伦理的思考[J]. 高扬先.  求索. 1998(05)
[9]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 余谋昌.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4(07)



本文编号:3571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71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