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初探
发布时间:2022-01-14 21:07
随着人类进入到现代社会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以及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速度加快,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急遽转型和嬗变,社会代际伦理关系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因此,新的社会代际伦理问题便不可避免的凸显出来。由于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自从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规模就出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980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生育”政策以来,城乡独生子女迅速增加,独生子女占新增人口的比重快速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涉及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已占相当大的比例。在今后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里,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和中坚力量,他们也将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独生子女问题有着现实的迫切性和需要性。而独生子女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代际之间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背景,描述了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的现状。重点探讨了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的特征和问题的成因分析,对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问题进行伦理审视。提出了独生子女家庭实现代际和谐的对策。以期构建和谐的家庭代际伦理,实现代际理解和沟通,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代际伦理概述
二、选题的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选题的价值
第一章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背景及其现状
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背景
(一) 家庭结构从传统的大家庭到现代核心家庭的变动
(二) 生育观念从传宗接代到精神慰藉的转向
(三) 代际责任关系从传统父慈子孝到单纯抚养子代的转移
(四) 代际交往关系从血缘群体到朋辈群体的扩展
二、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的现状
(一)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积极效应
(二)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特征及其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特征
(一) 家庭代际伦理关系中心的下移
(二) 家庭代际伦理关系核心的转移
(三) 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的平等化
(四) 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的惟一性
二、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影响
(二) 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化的冲击
(三) 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的变化
(四) 代际文化及生活背景的差异
第三章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实现代际和谐的对策
一、代际情感沟通上,要求父母与子女双向互动
二、代际文化上,传承传统“孝”文化中的现代价值
三、代际教育方法上,要求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
四、代际养老方式上,要求家庭赡养与社会养老并举
结语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J]. 郭冬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01)
[2]道德哲学视域内的代际伦理及其实践原则[J]. 祝成生,李京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06)
[3]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J]. 穆光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4]沟通: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J]. 曾彬. 当代青年研究. 2006(09)
[5]代际伦理的求证与实现[J]. 盛国军.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03)
[6]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 风笑天. 河北学刊. 2006(03)
[7]代际伦理的两个维度[J]. 汪堂家. 中州学刊. 2006(03)
[8]从“空巢家庭”看单向度的家庭代际伦理关系[J]. 张会永. 中州学刊. 2006(03)
[9]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J]. 丁成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J]. 廖小平,成海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6)
硕士论文
[1]“孝”与代际和谐[D]. 佟敏育.河北师范大学 2006
[2]从传统走向现代[D]. 王苏.曲阜师范大学 2006
[3]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D]. 李萌.华中师范大学 2004
[4]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 汪怀君.曲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89214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代际伦理概述
二、选题的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选题的价值
第一章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背景及其现状
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背景
(一) 家庭结构从传统的大家庭到现代核心家庭的变动
(二) 生育观念从传宗接代到精神慰藉的转向
(三) 代际责任关系从传统父慈子孝到单纯抚养子代的转移
(四) 代际交往关系从血缘群体到朋辈群体的扩展
二、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的现状
(一)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积极效应
(二)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特征及其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嬗变的特征
(一) 家庭代际伦理关系中心的下移
(二) 家庭代际伦理关系核心的转移
(三) 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的平等化
(四) 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的惟一性
二、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影响
(二) 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化的冲击
(三) 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的变化
(四) 代际文化及生活背景的差异
第三章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实现代际和谐的对策
一、代际情感沟通上,要求父母与子女双向互动
二、代际文化上,传承传统“孝”文化中的现代价值
三、代际教育方法上,要求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
四、代际养老方式上,要求家庭赡养与社会养老并举
结语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J]. 郭冬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01)
[2]道德哲学视域内的代际伦理及其实践原则[J]. 祝成生,李京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06)
[3]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J]. 穆光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4]沟通: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J]. 曾彬. 当代青年研究. 2006(09)
[5]代际伦理的求证与实现[J]. 盛国军.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03)
[6]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 风笑天. 河北学刊. 2006(03)
[7]代际伦理的两个维度[J]. 汪堂家. 中州学刊. 2006(03)
[8]从“空巢家庭”看单向度的家庭代际伦理关系[J]. 张会永. 中州学刊. 2006(03)
[9]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J]. 丁成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J]. 廖小平,成海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6)
硕士论文
[1]“孝”与代际和谐[D]. 佟敏育.河北师范大学 2006
[2]从传统走向现代[D]. 王苏.曲阜师范大学 2006
[3]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D]. 李萌.华中师范大学 2004
[4]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 汪怀君.曲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89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8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