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德性能否复制:道德增强技术的三种质疑

发布时间:2022-01-21 21:37
  人类生活史就是自我发展史。千百年来,人类传统的劳动、体育锻炼、休闲、改善饮食、医疗、教育、反思、宗教信仰和参与共同体活动等提升人的肌体、认知、情感和道德,甚至以炼丹试图永生,都被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并未引起人类的"疑惑"。然而,现代合成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人类进化的"人为加快"和"速成"则引起学者和公众的巨大不安,其中对道德增强和道德复制的质疑最为强烈。科学基础上的还原论迷误、科学方法上的医学化悖论、科学后果上的不确定性,德性的独特性否定、道德医学化悖论、安全风险的逻辑困境,文化同一性、文化接受度以及技术恐惧等,构成了科学、道德自身和文化三个方面的质疑。面对质疑,人类应以全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反思和应对人类进化史的"突变"。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学对道德的挑战:关于自然主义道德观的争论——基于生物学哲学文献的研究[J]. 米丹.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08)
[2]道德增强:问题、局限与医学化挑战[J]. 叶岸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3]生物医学道德增强及其伦理和社会问题探析[J]. 刘玉山,陈晓阳,宋希林.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5)
[4]道德教育的可教性到底源自何处——对“新性善论”引发的学术论争的神经伦理学思考[J]. 王敬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5]西方德性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特征[J]. 江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6]伦理自然主义的还原论与非还原论之辩[J]. 杨松.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0(02)
[7]德性只能由内而外地生成——试论“新性善论”及其依据,兼答孙喜亭教授[J]. 檀传宝.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3601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01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