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在浩瀚宇宙中自强不息地前行至今,技术毋庸置疑在历史长河中为人类社会发展担起了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的重任。放眼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世界,现代技术系统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制高点,并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水平能力的发展模式下飞速行驶,技术这把双刃剑在人类手中的权重愈发倾向于技术统领人类的地位,,即技术异化的产生。 异化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近代则把这种现象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尤其是技术的异化。人们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但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甚至于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技术本是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愿望的手段,在异化状态下,技术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人们劳动的价值。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美籍德裔人本主义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的技术人道化思想是众多为人文终极关怀主义的技术哲学思潮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实现设想中的以人道主义技术服务人类为主要特征的人性化社会,其众多哲学著作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以一名极富道德责任感的社会诊疗师身份运用其人道主义思想诊断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种种异化现象并将之大多归因于技术的异化,并对症下药,开出药方,进而提出一系列诊疗方案即实现技术社会人道化的具体步骤,目的将技术重新纳入人的控制之中,最终促成乌托邦式健全社会的构建。因此,潜入心理学领域中对人性的挖掘和容身技术哲学领域中对技术的批判便成了弗洛姆整个人道主义技术观的重要核心部分。本文的从弗洛姆人道化伦理的角度审视现代工业社会技术,又从技术的角度的分析弗洛姆人道化思想的价值和局限,以便为我们的学术和实践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现代技术系统 技术异化 人道主义技术观 健全的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论8-15
- (一) 问题的提出8-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4
- 1. 研究思路12-13
- 2. 研究方法13-14
- (四) 创新之处与局限性14-15
- 1. 创新之处14
- 2. 局限性14-15
- 一、 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追溯15-25
- (一) 技术人道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15-21
- 1. 技术的内涵15-17
- 2. 人道主义的本质17-21
- (二) 技术发展的人道主义背景21-25
- 1. 人道主义背景下近代机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1-22
- 2. 人道主义背景下对近现代技术文明的批判22-25
- 二、 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25-32
- (一) 逻辑起点25-28
- 1. 理论逻辑起点25-27
- 2. 时空逻辑起点27-28
- (二) 理论基础28-32
- 1. 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28-29
- 2. 弗洛姆的技术异化论29-32
- 三、 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核心内容32-42
- (一) 现代技术系统对人类社会入侵32-36
- 1. 第一步:发现异常32-33
- 2. 第二步:初步判断33
- 3. 第三步:具体诊断33-36
- (二) 利用人道主义思想武器进行反抗的必要性36-38
- 1. 新的人36-37
- 2. 新的社会37
- 3. 新的路37-38
- (三) 人类征服“超级机器”的方法38-42
- 1. 坚定正确信念39
- 2. 激活个体39-40
- 3. 发挥“糖衣炮弹”作用40
- 4. 建立新学科40-42
- 四、 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条件42-49
- (一) 内在机制42-47
- 1.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技术观42
- 2. 弗洛伊德的人道主义精神分析42-43
- 3. 弗洛姆的犹太根性43-45
- 4. 弗洛姆的禅宗信仰45-46
- 5. 弗洛姆四种思想来源之间的关系46-47
- (二) 外在条件47-49
- 1. 法兰克福学派47
- 2. 暂时性的“历史两歧”47-49
- 五、 对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评述49-54
- (一) 理论意义及特色49
- (二) 局限性49-50
- (三) 对我国的现实价值50-54
- 1. 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促进50-51
- 2. 加快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51-52
- 3. 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52-54
- 结论54-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盛;;芒福德的技术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吴琳;;论芒福德巨机器技术哲学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王元;弗罗姆“人性异化论”探析[J];福建学刊;1996年02期
4 张一兵;物化的信仰与幻象建构的社会现实——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5 张一兵;谁歪曲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概念——弗罗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孔文清;道德的囚徒困境——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难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盛国荣;金钟哲;;工业生态学的技术维度审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3期
8 管晓刚;;论芒福德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03期
9 管锦绣;田辉玉;;马克思技术哲学的人本主义技术观与唯物史观的技术观之整合[J];理论月刊;2010年09期
10 张一兵;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J];人文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军;技术负效应及其控制整合的探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2 张媛媛;科技的人本意蕴—马克思人与科技关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