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迈入“不惑”之境

发布时间:2024-01-27 10:5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伴随它的时代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回应具有前沿意义的三大追问:"道德哲学"如何"成哲学"?"伦理学"如何"有伦理"?"中国伦理"如何"是中国"?"不惑"之境的要义,是以认同与被认同为核心的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安身立命。"成哲学""有伦理"是在现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中的"安身",核心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中国"是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立命",核心是中国气派。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现代伦理学面临"哲学认同"的危机,危机源于两大学术误读:对于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哲学气质的误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误读。现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回归"精神"的家园,透过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的建构而"成哲学"。"无伦理"是现代伦理学研究最明显也是最具标志意义的"惑","道德"的话语独白导致"无伦理的伦理学",它根源于中国伦理学传统的断裂和康德主义的影响。"是中国"不仅是中国理论体系、中国话语体系、中国问题意识,而且是伦理道德和伦理学研究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文化天命;不仅关乎伦理学研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关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文化自立。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完...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哲学”如何“成哲学”?
二、伦理学如何“有伦理”?
三、“中国伦理学”如何“是中国”?



本文编号:3886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886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