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视角下道德诉求方式如何提升劝捐效果
发布时间:2024-12-22 04:22
如何有效地引导个体"慷慨解囊"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都关注的热点。基于道德基础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社会知觉(温暖型vs.能力型)的劝捐主体中,两种道德诉求方式(个体人道诉求vs.群体规范诉求)对劝捐效果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3个实验的结果显示:温暖型(能力型)劝捐主体与个体人道诉求(群体规范诉求)更为契合,更有利于提升劝捐效果;温暖型劝捐主体进行个体人道诉求主要通过唤起个体的自我效能而提升劝捐效果,而能力型劝捐主体进行群体规范诉求则主要通过增强个体的反应效能而提升劝捐效果。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19430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图1 道德诉求方式与劝捐主体类型对捐赠意愿的交互影响(实验1)
以捐赠意愿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表明,道德诉求方式(F(2,231)=1.05,p=0.35)和劝捐主体类型(F(1,231)=1.39,p=0.24)的主效应不显著,而道德诉求方式与劝捐主体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2,231)=7.67,p=0.001,η2=0.06。具体而言,对....
本文编号:4019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019430.html
上一篇:社会主义价值及其在我国实现的基本途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