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虚拟社会信任危机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4 06:18
虚拟社会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交流平台。由于虚拟社会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信任关系主要包括个体与个体信任、个体与组织信任和组织与组织信任等方面。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信任危机显现是虚拟社会发展中的伴随现象。当下,由于主体素养偏低、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系乏力、网络技术落后和失信成本较低等原因,导致我国虚拟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信任危机趋于严重、组织对个体的约束和影响式微、组织与组织之间信任弱化。虚拟社会失信行为不仅打破社会道德束缚,还影响网络秩序的安全稳定。因此,规范虚拟社会个体与组织行为,健全正常的网络信息资源交流共享机制,化解虚拟社会信任危机迫在眉睫。为此,必须注重道德教育,提高主体素养;完善制度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信任保障;更新技术设备,规范主体行为;深化网络合作,建立价值规范。由此,才能更好地化解当前虚拟社会信任危机。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主要创新点
一、虚拟社会、信任和信任危机的内涵
(一) 虚拟社会
(二) 信任
(三) 信任危机
二、我国虚拟社会信任危机的表现
(一)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任危机
(二) 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信任危机
(三)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任危机
三、我国虚拟社会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 主体素养偏低
(二) 法律法规不完善
(三) 监管体系乏力
(四) 网络技术建设落后
(五) 失信成本较低
四、我国虚拟社会信任危机的化解
(一) 注重道德教育,提高主体素养
(二) 完善制度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三) 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信任保障
(四) 更新技术设备,规范主体行为
(五) 深化网络合作,建立价值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23030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主要创新点
一、虚拟社会、信任和信任危机的内涵
(一) 虚拟社会
(二) 信任
(三) 信任危机
二、我国虚拟社会信任危机的表现
(一)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任危机
(二) 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信任危机
(三)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任危机
三、我国虚拟社会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 主体素养偏低
(二) 法律法规不完善
(三) 监管体系乏力
(四) 网络技术建设落后
(五) 失信成本较低
四、我国虚拟社会信任危机的化解
(一) 注重道德教育,提高主体素养
(二) 完善制度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三) 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信任保障
(四) 更新技术设备,规范主体行为
(五) 深化网络合作,建立价值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23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02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