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商对儒家经济伦理的批判与继承
发布时间:2025-01-14 08:33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晋商伦理对儒家经济伦理的批判与继承。晋商驰骋商界五百年,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商业奇迹,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晋商的繁荣、发展中,晋商伦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晋商伦理是在批判和继承儒家经济伦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研究晋商伦理与儒家经济伦理关系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以往对晋商的研究很少有从社会意识继承性的角度出发,将晋商伦理置于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长河中去研究,因而很难从整体上给晋商伦理思想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并进一步找到其真正的思想特点,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晋商研究,而且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研究。 本文在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借鉴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展开对论题的研究和论述。在研究中,注重史料分析,坚持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首先,本文系统叙述了所选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研...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本文创新点
1.2.1 对晋商伦理的研究
1.2.2 对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
1.2.3 本文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与晋商伦理概述
2.1 儒家经济伦理概述
2.1.1 儒家经济伦理的概念
2.1.2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
2.1.3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2.1.4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作用
2.2 晋商与晋商伦理概述
2.2.1 晋商的内涵
2.2.2 晋商伦理的内涵
2.2.3 晋商伦理的形成条件
2.2.4 晋商伦理的核心内容
2.2.5 晋商伦理的历史作用
2.3 晋商伦理与儒家经济伦理的关系
2.3.1 二者相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2.3.2 晋商伦理对儒家经济伦理的继承与发展
3 晋商伦理对儒家经济伦理的批判与继承
3.1 晋商对儒家“重农抑商”思想的否定
3.2 晋商对“重义轻利,以义取利”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3.3 晋商对“诚信不欺,讲求信用”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3.4 晋商对“勤劳敬业,崇尚节俭”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3.5 晋商对“以和为贵,济世利民”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4 晋商经济伦理的当代价值
4.1 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4.1.1 “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4.1.2 “义利兼顾”的指导原则
4.1.3 “德法并重”的约束机制
4.2 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4.2.1 以和为贵,同舟共济
4.2.2 以人为本,知人善任
4.2.3 仁爱善良,勇担责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26677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本文创新点
1.2.1 对晋商伦理的研究
1.2.2 对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
1.2.3 本文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与晋商伦理概述
2.1 儒家经济伦理概述
2.1.1 儒家经济伦理的概念
2.1.2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
2.1.3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2.1.4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作用
2.2 晋商与晋商伦理概述
2.2.1 晋商的内涵
2.2.2 晋商伦理的内涵
2.2.3 晋商伦理的形成条件
2.2.4 晋商伦理的核心内容
2.2.5 晋商伦理的历史作用
2.3 晋商伦理与儒家经济伦理的关系
2.3.1 二者相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2.3.2 晋商伦理对儒家经济伦理的继承与发展
3 晋商伦理对儒家经济伦理的批判与继承
3.1 晋商对儒家“重农抑商”思想的否定
3.2 晋商对“重义轻利,以义取利”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3.3 晋商对“诚信不欺,讲求信用”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3.4 晋商对“勤劳敬业,崇尚节俭”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3.5 晋商对“以和为贵,济世利民”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4 晋商经济伦理的当代价值
4.1 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4.1.1 “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4.1.2 “义利兼顾”的指导原则
4.1.3 “德法并重”的约束机制
4.2 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4.2.1 以和为贵,同舟共济
4.2.2 以人为本,知人善任
4.2.3 仁爱善良,勇担责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26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02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