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圆瑛法师佛教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5 05:17

  本文关键词:圆瑛法师佛教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于公元2世纪由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其特有的生命缘起、因果轮回、心性善恶理论以及慈悲、平等的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而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名流居士、高僧大德发挥佛教教义,并且和儒家忠孝仁义观念与道家自然、养生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圆融的伦理道德。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饱受西学之冲击,道德沦陷、信仰缺失,面对此等情境,圆瑛法师致力弘教利生,振兴佛教伦理道德,并且将之延伸及教育、人生、世界层面,为当时国民教育、国家复兴、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本文一开始简要记述了圆瑛法师所处时代佛教界基本情况,圆瑛法师的生平经历。然后分别论及圆瑛法师的佛教伦理,佛教伦理的教育意义以及佛教伦理在世界层面的展开。最后总结了圆瑛法师佛教伦理对现代社会的现实价值。认为他的佛教伦理对我们当今社会伦理的重建、国际之间交流对话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圆瑛 佛教 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B82-0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一、选题意义7-9
  • 二、学术史回顾9-10
  • 三、创新点10-11
  • 四、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圆瑛法师生平12-21
  • 第一节 圆瑛法师时代佛教的基本状况12-16
  • 一、晚清佛教的基本状态12-14
  • 二、民国佛教的改革与发展14-15
  • 三、抗战时期的僧界活动15-16
  • 第二节 圆瑛法师生平经历16-21
  • 一、少年出家四方参学16-17
  • 二、弘扬经论住持名刹17-19
  • 四、爱国爱民不畏强暴19
  • 五、倡导和平培养僧材19-21
  • 第二章 圆瑛的佛教伦理思想21-42
  • 第一节 人生论21-27
  • 一、缘起性空21-24
  • 二、方便慈悲24-27
  • 第二节 因果论27-36
  • 一、善恶观念27-30
  • 二、五戒30-32
  • 三、十善业32-34
  • 四、六度四摄34-36
  • 第三节 心性论36-42
  • 一、心性本净36-40
  • 二、正信与迷信40-42
  • 第三章 圆瑛佛教伦理的教育意义42-53
  • 第一节 僧教育的历史与基本含义42-44
  • 一、教育的含义42
  • 二、词语含义限定42-43
  • 三、中国教育的历史43-44
  • 第二节 创新和发展44-51
  • 一、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45-46
  • 二、宗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46-47
  • 三、圆瑛论僧侣教育47-49
  • 四、人生教育49-51
  • 第三节 与太虚的比较51-53
  • 第四章 圆瑛佛教伦理在世界层面的扩展53-59
  • 第一节 圆瑛论战争53-54
  • 第二节 圆瑛论世界和平54-57
  • 第三节 圆瑛论人与自然的和谐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树青;;简论中国化的佛教人本思想蕴涵——以禅宗为例加以说明[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正澄;;赵朴初居士和中国的人间佛教简论[J];佛学研究;2008年00期

3 何绵山;近代四大高僧与福建佛教[J];法音;2000年01期

4 吴平;民国时期上海的对外佛教文化交流[J];法音;2001年11期

5 黄洁琼;;圆瑛大师与宁波佛教的法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李益长;;圆瑛法师诗歌中“云”意象的美学意蕴[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吴平;;近代上海的对外佛教文化交流[J];海交史研究;2000年01期

8 王荣国;圆瑛法师与泉州开元慈儿院[J];宗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9 张妥;爱国和尚圆瑛[J];学科教育;199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侠;民国时期佛教革新研究(1919-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昭旭;民国时期的观音信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圆瑛法师佛教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23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