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从“亲亲相隐”的理论困境看“孔颜之乐”“与点之乐”

发布时间:2017-06-15 20:11

  本文关键词:从“亲亲相隐”的理论困境看“孔颜之乐”“与点之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源于儒家思想,其合理性基础是人性的根本需求,反映了儒家是如何看待血缘亲情与普遍道德原则的关系的问题。自春秋确立以来,在历朝历代的刑罚制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孔颜之乐"和"与点之乐"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境界,其安贫乐道的背后是对国家百姓安居乐业的价值诉求。二者有着深刻的逻辑联系,对古代社会维系社会发展、梳理人伦道德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当今和谐中国的建设有重要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关键词】亲亲相隐 孔颜之乐 与点之乐 天性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一《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中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面对“子证之”的尴尬局面,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直”,是他推崇和提倡的。那么被偷去的羊怎么办呢?难道要让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常新;;“孔颜之乐”与“曾点之志”——李二曲道德人格的境界问题[J];船山学刊;2011年04期

2 李晓君;;从《孟子尽心上》第三十五章解读“亲亲相隐不为罪”[J];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02期

3 张刚;;“孔颜之乐”与道德修养境界[J];齐鲁学刊;2006年05期

4 李煌明;;论“孔颜之乐”中的有无合一境界[J];哲学研究;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国均;;《论语》中的自然意象与圣贤品格[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曹洋;;“父子相为隐”中的“隐”与“直”[J];改革与开放;2013年20期

3 朱逸;;从儒家文化的传承浅析推进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4年02期

4 郑晓坤;曲铁华;;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路径探析——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薛飞;任中平;;当前我国农村党员群体与普通村民的社会分化现象值得关注[J];法制与社会;2014年05期

6 张闯;庄贵军;周南;;如何从中国情境中创新营销理论?——本土营销理论的建构路径、方法及其挑战[J];管理世界;2013年12期

7 史达;朱荣;;财务关系、网络特征与微型企业财务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8 户晓坤;林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教师身份被解构的伦理审视[J];道德与文明;2014年02期

9 刘慧娟;;村落的“和文化”价值[J];才智;2014年02期

10 徐隆;张文棋;;基于社会资本的小微企业非正规信用互助融资研究[J];东南学术;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江华;魏淑娟;;现代化进程中村庄传统的流失——以上能村为个案[A];农民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建设项目论文集[C];2009年

2 陈青兰;肖炳p

本文编号:453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53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