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变革中的生命尊严考量
本文关键词:死刑变革中的生命尊严考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生命尊严所蕴含的绝对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死刑废除论的思想得以兴起和发展。世界上死刑趋于减少和执行方式趋于人道,折射出生命价值地位的上升和生命尊严观念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契合。本世纪初兴起于中国大地的死刑存废之争是一次现代化的思想洗礼,尽管争论的结果是我国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但争论本身以及此后采取的限制死刑、改革死刑执行方式的做法,使我国民众受到一次生命尊严理念的深刻教育。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红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关键词】: 死刑存废 执行方式 现代文明 生命价值 生命尊严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的尊严在生命伦理学中的理论地位和社会应用”(11BZX074)
【分类号】:B82-051
【正文快照】: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人的尊严不断得到尊重的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重视人的尊严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生命尊严是人的基本尊严,生命权是生命尊严的重要体现。如果失去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和保障,那么,其他所有权利保障和对人的尊重将无从谈起。死刑作为一种剥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秉志;;中国短期内能否废止死刑问题要论[J];法学杂志;2009年08期
2 邱兴隆;从信仰到人权——死刑废止论的起源[J];法学评论;2002年05期
3 黄科峰;;论死刑的存废与中国死刑制度的现实选择[J];改革与开放;2009年08期
4 刘冰,王玮,张蕾;我国死刑执行方式演变考[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邱兴隆;;死刑的效益之维[J];法学家;2003年02期
2 曲新久;推动废除死刑:刑法学者的责任[J];法学;2003年04期
3 苏力;复仇与法律——以《赵氏孤儿》为例[J];法学研究;2005年01期
4 赵秉志;论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5 邱兴隆;死刑的德性[J];政治与法律;2002年02期
6 赵秉志;关于分阶段逐步废止中国死刑的构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进学;谈中国死刑制度的价值取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03期
2 ;直面死刑[J];文史参考;2010年20期
3 于蕾;;对死刑的立法控制分析[J];青春岁月;2011年08期
4 高珊;;浅谈死刑在中国的存废及发展方向[J];青春岁月;2011年24期
5 邵廷喜;;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探讨[J];青春岁月;2012年23期
6 冯红;;论唐代死刑适用制度[J];黑龙江史志;2014年01期
7 帅立为;;北朝死刑制度[J];黑龙江史志;2009年23期
8 杨丹;王健;;从适用效果谈死刑的严格限制问题[J];大家;2011年20期
9 刘开衢;;从法制史的角度看死刑在我国的存与废[J];沧桑;2009年03期
10 唐景;;论明代死刑制度[J];求索;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然;;_灷硇运伎妓佬讨贫鹊拇鎊釻O楲[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苗延波;;20世纪世界各国死刑废除运动的回顾及评述[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3 周道鸾;;董必武少用、慎用死刑的思想与中国死刑制度的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雷宇;;董必武思想与中国死刑制度的发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邓万飞;;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思考[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芳;;浅议死刑在目前阶段是否应该废除[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7 林泉清;;限制死刑——中国的现实选择[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8 于军锋;;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9 倪怀敏;;论我国的死刑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李云龙;;研究死刑、为死刑犯辩护——谈教授型律师要做好专业定位[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旭编译;美国的死刑制度面临抉择[N];人民日报;2003年
2 南方日报评论员;慎用死刑才是对司法魄力的挑战[N];南方日报;2011年
3 北京市高级法院 吴斌;严格限制死刑符合国际潮流[N];北京日报;2014年
4 良志;台湾社会各界反对废除死刑[N];法制日报;2001年
5 ;关于我国非暴力犯罪逐步废止死刑问题的探讨[N];法制日报;2003年
6 刘武俊;为死刑注入人道的基因[N];检察日报;2001年
7 周折;检讨法治,从死刑开始[N];检察日报;2003年
8 郭国松 媒体从业人员;废除死刑的梦想与现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死刑制度的基本理念:必要性 非常性 慎重性[N];检察日报;2006年
10 江铮;死刑制度在我国存在的社会合理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野;中国的死刑制度及其改革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南洋;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当代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艳;从死刑的历史演变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晖;美国死刑之文化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璐;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唐彩霞;当代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伦理审视[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尹英;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3年
8 李姿;论我国的死刑制度及其未来走向[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李森;论废除死刑的应然与实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10 陈福辉;我国古代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死刑变革中的生命尊严考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8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