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与伦理的融合
本文关键词:论工程与伦理的融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尽管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已经获得快速发展,但对于工程是否需要伦理,业界依旧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阻碍工程伦理学发展的壁垒。工程伦理在本质上具有作为社会实验的实践性特征以及作为伦理准则的规范性特征,这决定了工程内涵伦理问题、内生伦理维度以及内衍伦理理论。伦理意识引导工程师"负责任地"扮演职业角色,伦理理论指导工程师审慎对待两难困境中蕴藏的伦理问题,伦理规范保障工程本质价值得以彰显和工程目标均衡实现。在我国,必须将伦理与工程加以融合,逐渐从一种前卫理念转成为被工程界接受和认可的普适观念,对此观念的充分理解、接受与肯定,是我国工程伦理学持久繁荣的重要前提。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伦理 工程伦理 融合 伦理意识 伦理规范
【基金】: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13-XZ-1)
【分类号】:B82-057
【正文快照】: 20世纪60年代,作为伦理学王国的新锐力量,工程伦理学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逐渐积累、发展和蓄势,工程伦理学在西方已进入起飞阶段[1]。但工程和伦理分属两个不同的社会系统,对于工程是否需要伦理辅佐这一基本前提,却始终存在多元化声音。拥护者有之,反对声浪也不弱。有学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伯聪;;工程与伦理的互渗与对话——再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进;;从伦理行为构成视角谈工程师的实践智慧内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圣扬;杨国萍;;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吴靖;媒体专业主义的困境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凯利事件”背后的媒体权威与法律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郝潞霞;;国有企业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陆自荣;;规制资源可持续使用的伦理选择[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阳;;需要传统的解释与需要解释的传统[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03期
6 何菁;黄平;;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兼论和谐社会建构视域中大学生公民道德的内化途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米靖;;大学教学伦理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岳芳敏;健全信用制度 促进国有银行商业化[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9 汪火根;;论共同体与社会秩序的内在契合性[J];长白学刊;2011年06期
10 辛会芳;;从涂尔干“职业群体”的社会整合观看中国和谐社会之建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陈建胜;;城市化进程中的撤村建居:积极判断与消极判断——以杭州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苏令银;;制度安排: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视域[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3 茆晓君;风雨中的飘摇[D];上海大学;2011年
4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宁洁;法伦理学:学科抑或思想[D];湘潭大学;2011年
6 孙秀艳;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及其引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勤;实践有效性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建胜;转型农民的大众媒介使用[D];南京大学;2012年
9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刘子贺;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东海;电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冲突与救治[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胜俊;从汶川5·12特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尹晶;化学工程的伦理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静丽;略论转型期记者兼职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林琳;企业权威关系与底层白领阶层的职业命运: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个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厉洋;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靖;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维;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公民道德素质提升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新;;工程伦理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肖平;工程中的利益冲突与道德选择[J];道德与文明;2000年04期
3 彭柏林;道德需要范畴刍议[J];道德与文明;2003年05期
4 王进;;伦理思维视阈下现代工程的“真”“善”“美”解读[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5 曹德本,方妍;中国传统义利文化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任万斌;;德性与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的伦理道德论说与可能启示[J];求索;2009年08期
7 管开明;李锐锋;;技术的伦理评价[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朱清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Phronesis)的存在论诠释[J];现代哲学;2009年06期
9 陆沉;论道德情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10 李伯聪;;关于工程师的几个问题——“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二[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海平;日常生活转型与公共伦理意识[J];哲学动态;1999年09期
2 徐炳杰;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主体伦理意识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许建良;;日本人的恩伦理意识初探[J];桂海论丛;2010年03期
4 刘存德;;工程师的伦理意识[J];重型机械;2010年S2期
5 宋铮;;三网融合中的青年伦理意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任晓萍;;试论苗族孝的伦理意识[J];大家;2011年08期
7 田海平;日常生活转型与公共伦理意识[J];求是学刊;1999年04期
8 许启贤;中国古人的生态环境伦理意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周福岩;“命”、“福”观念与民众伦理意识──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王劲t,
本文编号:481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8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