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现代伦理意义下的“阴阳”概念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7-06-26 20:03

  本文关键词:现代伦理意义下的“阴阳”概念再认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来,伦理学家们还未能更多地关注中国阴阳互补,这需要重新考虑阴阳互补并进而使之成为当前伦理学思考的基础所在。笔者在《从启蒙到感受性》一书中,讨论了西方过分强调理性控制和自主性,而以牺牲感受性价值为代价的问题。阴阳互补已经预示与廓清了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想所呈现出来的重视感受性和理性控制间互补的发展趋势。但是正像西方哲学过于强调理性自主一样,中国思想还没有完全领会理性自主的重要性,中西方思想都需要寻找一种自主控制和感受性之间的平衡。不过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平衡观念更多地来自中国阴阳而不是以往西方哲学的其它概念。
【作者单位】: 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关键词】阴阳 感受性 理性控制 自主性 互补性
【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分类号】:B82-02
【正文快照】: 一近年来,古代中国阴阳所具有的既区别又互补的关系还没有引起伦理学家们的足够重视。笔者以为这种忽视是不幸的,需要予以补救。我们所有人——比如,中国和西方哲学家——都应该认识到互补性对于阐明伦理问题的巨大潜力,接下来笔者会告知,这个互补性为什么会具有伦理上的重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靖;;中国古代“阴阳”物质观形成初探[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安继民;;关于阴阳观念的几点思考[J];寻根;2009年04期

3 李锐;;“阴阳”与“中”[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张有喜;阴阳观念与阴阳思维[J];雁北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5 杨晓安;中国古代“阴阳”观念漫议[J];孝感教院学报;1999年01期

6 张劲松;阴阳观念始于何时?[J];民间文化;1999年01期

7 叶莲;阴阳变易观念及其思维方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郭丽娟;;“阴阳”观念纵横谈[J];黑龙江史志;2008年06期

9 陈望衡;;史前中华阴阳观念的萌生[J];江淮论坛;2013年04期

10 武文;;阴阳和谐的思维原始——论伏羲、女娲的人文意识[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朝霖 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水书充满阴阳制化的哲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朝晖;阴阳观缘起及观感[D];安徽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伦理意义下的“阴阳”概念再认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87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