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主体何以可能——生命中心论的人与自然的平衡

发布时间:2017-07-06 06:18

  本文关键词:道德主体何以可能——生命中心论的人与自然的平衡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伦理学 保罗·泰勒 优先级原则 首要 终极


【摘要】:面对人与自然的各自"利益"的冲突,环境伦理学必须给出兼具道德性与可行性的实践原则,亦即回答道德主体何以可能的问题。在诸环境伦理学中,作为道义论代表的生命中心论体现了一种最为"彻底的"伦理学。这种"彻底性"也凸显了生命中心论的道德主体之可能性的困惑。对生命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保罗·泰勒的实践优先级体系的分析肯定了这种"彻底的"环境伦理学之道德主体的可能性。对具体实践原则的进一步剖析展示了泰勒思想的内部张力、与生态中心论的异同,以及可优化的方面。以应对当代环境危机为背景,这种对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可能的阐明,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环境伦理学 保罗·泰勒 优先级原则 首要 终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ZX05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2015M570332)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以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环境伦理与社会伦理或“人类伦理”存在着冲突,而实践可行性是任何一种环境伦理学得以成立的必要元素。这个“自然”,在仁慈主义学派看来是有感知动物〔1,2〕,在整体主义学派,如生态中心论(ecocentrism),看来是生态系统的健康〔3,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兵,蔡亚娜;因特网上环境伦理学题录的初步分析[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2 陈国生;环境伦理学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欧东明;环境伦理学与印度传统[J];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03期

4 ;《环境伦理学教程》出版[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何延青;环境伦理学琐议[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辩护[J];道德与文明;2001年03期

7 肖德武;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俞吾金;反思环境伦理学的一般理论前提[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5期

9 臧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环境伦理学建设——读《环境伦理学教程》[J];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10期

10 曹海英;公平原则的环境伦理学阐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浅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焕明;;环境伦理学:从“中心论”到“主导论”[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叶平;;环境伦理学走向实践的重要基地:创建绿色大学——兼汇报哈工大绿色大学建设[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宁波;徐谦;;科学伦理的几个热点问题[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敏;;环境美德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德性伦理建构[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罗亚玲;;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熊志红;用环境伦理学树立人类道德观[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王丰年;环境伦理学的全新诠释[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王洪波;环境伦理学:“中国学派”何以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需要“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高杰;中外专家深入探讨环境伦理学[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王洪波;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环境伦理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林静;环境伦理学在中国[N];光明日报;2006年

8 余谋昌;实践性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N];光明日报;2004年

9 包红梅 刘兵;贵在参与和思考[N];科技日报;2006年

10 王振武 供稿;构建和谐社会,反思人类生存智慧与理念[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3 郭玲玲;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6 曹苗;当代环境伦理学思想中的审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准;环境伦理学的新视点[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崔玉宾;环境伦理学思想及其评价[D];河南大学;2004年

3 闫鸿斐;利他性研究与环境伦理学[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敏;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D];河南大学;2011年

5 高志友;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志军;环境伦理学视域下的山西煤炭资源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杨晓峰;美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马玲;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主要思想的形成[D];河南大学;2010年

9 巩佳艺;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冲;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环境法的调整对象[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5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25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d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