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视域下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9:32
本文关键词:阴阳学说视域下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
【摘要】:五四运动以后,一大批著名学者掀起了中国女性研究的热潮,研究的范围涉及社会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女性学、心理学等视角,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极少学者从伦理学角度来研究中国的女性问题,以阴阳学说为视角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探索。立足于女性问题的相关文本、文献资料的分析、梳理,对有关女性问题的原著、文献等进行梳理和总结,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阴阳学说为视角研究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阴阳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阴阳学说以阴阳-乾坤学说为基础,构建了中国的两性性别格局,奠定了中国的两性关系模式,以阴阳学说为视域研究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有利于挖掘中国“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等思想的根源,为当代中国女性的健康发展扫清思想障碍;另一方面,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阴阳学说中“阴阳相生”、“刚柔并济”、“阴阳和谐”观点可以为当代中国女性伦理思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阴阳学说主要包括阴阳交感、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阴阳交感化生世间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产生之后,阴阳互根使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中,而阴阳消长又使它们在此消彼长中达到平衡,阴阳转化则使它们的关系发生质的改变和飞跃。因此,阴阳学说属于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范畴,它推动着事物的发生、发展乃至消亡。在阴阳学说的支配下,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被赋予了“柔顺”、“守静”、“端庄”、“内敛”、“贞节”等内涵,其中“柔顺”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框架,“端庄”和“内敛”是对女性的行为规范,“守静”是女性伦理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贞节”则是对女性的最高道德要求。这些“阴柔”内涵赋予了中国传统女性伦理强调男尊女卑、提倡女性柔顺、主张女性德本才末的特征。从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的内容和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具有塑造中华女性优秀的传统道德品质、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确立中国的两性关系和性别模式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过于强调女性的柔顺、贞静而对男女互济互补的平等关系重视不够,造成了男女不平等的人伦关系,束缚了女性追求恋爱和婚姻幸福,也剥夺了女性的其他权利。因此,在对待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时,我们应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的优秀内核,为当代女性伦理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及方法论指导。当代中国女性伦理思想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如阴阳错位、雌雄莫辩,贞节意识薄弱,失贞现象普遍,目标和行为选择困难,缺乏是非判断标准,家庭和事业失衡,大龄剩女增多等问题。在阴阳学说视域下,当代女性伦理应该坚持互济互补、相生相济、阴阳合和、以柔化刚的走向,以促进当代女性伦理思想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阴阳学说 传统女性伦理 内涵 意义 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 课题来源9
- (二) 选题意义9-10
- (三) 研究现状综述10-12
- (四) 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之处12
- 1. 研究方法12
- 2. 论文的创新之处12
- (五)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4
- 1. 阴阳与阴阳学说12-13
- 2. 女性伦理释义13-14
-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4-17
- 1. 阴阳交感与互藏14-15
- 2. 阴阳对立与互根15
- 3. 阴阳消长15
- 4. 阴阳转化15-17
- 二、阴阳学说视域下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17-22
- (一) 阴阳学说视域下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的主要Qg容17-19
- 1. 强调女性“处下”的柔顺之德17-18
- 2. 提倡女性的守静之德18
- 3. 提倡女性的端庄、内敛之德18-19
- 4. 强调女性的贞节之德19
- (二) 阴阳学说视域下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的特征19-22
- 1. 男尊女卑成为女性伦理的基本原则20
- 2. 柔顺成为女性最重要的伦理行为规范20-21
- 3. 德本才末成为女性伦理的基本要求21-22
- 三、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22-27
- (一)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22-25
- 1. 塑造了中华女性优秀的传统道德品质22-23
- 2. 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23-24
- 3. 确立了中国的两性关系和性别模式24-25
- (二)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25-27
- 1. 造成了男女不平等的人伦关系25-26
- 2. 束缚女性追求恋爱和婚姻幸福26
- 3. 使女性的价值仅限于家庭伦理,其他权利被剥夺26-27
- 四、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女性伦理重构的启示27-37
- (一) 当代中国女性伦理存在的问题27-30
- 1. 阴阳错位、雌雄莫辨27-28
- 2. 贞节意识薄弱,失贞现象普遍28
- 3. 目标和行为选择困难,缺乏是非判断标准28-29
- 4. 家庭和事业失衡29
- 5. 大龄剩女增多,致使阴阳双方无法正常交感29-30
- (二) 当代中国女性伦理存在问题的原因30-32
- 1.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30
- 2. 社会政治的影响30-31
- 3. 社会文化的影响31
- 4. 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31-32
- (三) 阴阳学说视域下当代中国女性伦理重构的思考32-37
- 1. 男女双方是互济互补的,女性应该坚持自己的阴柔本性32-33
- 2. 坚持阴阳相生相济、阴阳合和的性别平等观33-35
- 3. 坚持阴阳和谐的婚姻家庭伦理观35
- 4. 坚持以柔化刚的女性伦理走向35-37
- 五、结语37-38
- 注释38-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4-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文星;;传统女性意识与现代女性意识的冲突[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1期
2 戴云;传统女性称谓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审视[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3 薛彦华;张翠芳;张静;;传统女性文化的表现及其在当代的演变[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张宇;;传统女性意识的深层痼疾——浅析张爱玲笔下葛薇龙悲剧命运的内因[J];长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张跃;;东西方传统女性在“定型观念”中的痛苦挣扎与蜕变[J];青年文学家;2012年11期
6 焦杰;;传统女性的刻板模式与男性审美视角的矛盾——以中国古代姬妾妓娼现象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余铮;;矛盾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对男权话语的反叛与沿袭[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2期
8 江少英;;史学观照下的女性意识[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年06期
9 王秋萍;;中国古代思妇形象的嬗变[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6期
10 刘小辉;;《荨麻》中的女权主义与传统女性价值观的对比[J];参花(上);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红霞;阴阳学说视域下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45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4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