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命伦理的仪式表达
本文关键词:佛教生命伦理的仪式表达
【摘要】:佛教内含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仪式和典籍等都是其表达方式。佛教仪式与佛教典籍在表达义理时形式不同:典籍以文字为载体,强调对佛教教义进行哲理和学理的思考;仪式以表演为途径,侧重对佛教教义的感悟和体验。正是仪式的过渡性和过程性使得信众从典籍中学习到的佛教生命伦理思想实践到日常生活中。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佛教 佛教仪式 生命伦理
【基金】:江苏省“2011”基地“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生命伦理的道德形态学研究”(13&ZD0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江苏近代佛教教育研究”(2242014S20078)和“佛教生命伦理研究”(2242015S30042)成果之一
【分类号】:B82-055
【正文快照】: 佛教仪式(亦称为法事、佛事)是佛教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佛教的庆典、传法、诵经、供养、施僧、拜忏、祈福、荐亡等,是佛教思想、文化、教义、教理的载体,蕴含了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以往对佛教仪式的研究,如释圣凯《中国汉传佛教礼仪》[1]、夏金华的《中国佛教的制度与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宜音;略论宗教崇拜的社会心理功能[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2期
2 张慕华;;敦煌写本佛事文体结构与佛教仪式关系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爱民;;邺下佛学之盛和北朝、隋唐的安阳佛寺武僧武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钟仕伦;萧绎思想体系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周晓华;;论魏晋士林的审美人格境界[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4 马爱民;论我国武术史上的稠禅师与嵩山少林寺──兼析北朝时期邺下寺院的武术活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5 秦洁瑜;从符号建模原理看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符号体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刘涛;;谢灵运散文撰作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吴海庆;;禅宗与江南山水审美品质[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8 吴焯;;汉明帝与佛教初传——对于中国佛教史一段历史公案的剖析[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05期
9 宋乾;;试论佛教思想对谢灵运诗歌创作之影响[J];当代小说(下);2011年02期
10 陈晓红;试论敦煌佛教愿文的类型[J];敦煌学辑刊;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雷鸣;;从OI卢文文书看鄯善国僧人的社会生活——兼谈晚唐至宋敦煌世俗佛教的发端[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尚永琪;;3~6世纪僧人的流动与地理视阈的拓展[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美星;;试论“玄佛合流”的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意义[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瑞霞;;从“道之文”到“文之道”——《文心雕龙》“文道”之释义[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5 王晶;;北帝信仰下的宗教心理探究——以佛山祖庙北帝崇拜为例[A];2014年07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7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葛英颖;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吴迪;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敏;唐代佛教人物画创作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军;淮北市宗教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沈氏雪娥(释幸莲);《坛经》无相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邱尚周;中国茶文化空间形态研究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袁连;魏晋南北朝琅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小荣;;佛教与中国古代文体关系研究略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郝春文;关于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竺;为生物技术造福全人类而共同努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上的讲话[J];医学与哲学;2001年05期
2 孙慕义;论医学宽容——兼全球生命伦理是否可能[J];医学与哲学;2002年06期
3 刘虹,孙慕义;论准生命——寻找剖析生命伦理疑难问题的“奥卡姆剃刀”[J];医学与哲学;2003年10期
4 詹石窗;道教生命伦理与现代社会[J];中国哲学史;2003年02期
5 陈水德;道教生命伦理观的现代思考[J];中国宗教;2004年03期
6 于秀丽;;社会生活中的生命伦理体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军;浅析生命科技、生命伦理的人文价值[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程新宇;;生命伦理之争的文化视角——以安乐死和人工流产为例[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3期
9 曾艳;史军;;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的冲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冯超;;世界生命伦理和人权宣言草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詹石窗;;道教生命伦理与现代社会[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璐颖;;儒家生命伦理与当代生命伦理构建[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曹晓清;;青少年生命科学活动中生命伦理观的培养[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4 郝静;;生命科技发展的国际法回应[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崔瑞兰;梁中天;;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人工流产伦理研究的根本宗旨[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宗良;生命伦理的三项任务[N];光明日报;2004年
2 胡庆澧;应建立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N];健康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华凌;“希望中国建立国家级的生命伦理委员会”[N];科技日报;2006年
4 柯斌铮;关注生命伦理[N];健康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邓飞;人文是科学之母[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熊蕾;生命伦理问题的核心是人权[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孟小捷;让生命终点少些困惑,多些安宁[N];健康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飞;“虐婴门”击中生命伦理教育软肋[N];健康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余运西;胡庆澧:临终关怀绝不是帮医生“甩包袱”[N];健康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薛冬 通讯员 林志锋;生命伦理的焦点话题[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恒山;彼得·辛格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雨;五年一贯制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伦理观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9年
2 章琼;我国青少年生命伦理教育探析[D];湖北大学;2011年
3 凌燕;现代生命科技对生命伦理的挑战与反思[D];广西大学;2008年
4 姜姗;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郭小飞;佛教生命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张海燕;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伦理的挑战[D];苏州大学;2010年
7 马兰;生命伦理原则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楠;老子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9 徐旭;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10 胡亮;对七年制医学生生命伦理若干问题态度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2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2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