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顿生态幸福观探微
本文关键词:罗尔斯顿生态幸福观探微
【摘要】:罗尔斯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生态哲学家,在其生态哲学理论视域中,幸福观问题被勾勒得尤为明显。因此,从罗尔斯顿的生态哲学语境审思幸福也即生态幸福的问题。罗尔斯顿的生态幸福观指的是人类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享受,并且这个过程能够使人的精神世界处于健康状态,其主要特性在于——要以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统一性来理解生态幸福,二要以人类积极的态度"介入"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存在物的美好精神体验来诠释幸福。此外,罗尔斯顿也从大自然与人类的安身立命、大自然与生态人格的积极树立等方面阐述了生态幸福的实现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罗尔斯顿 生态幸福 内在价值 生态人格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公正与民众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12BZX071) 厦门大学研究生基础创新科研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研究”(201322G002)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幸福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当前,学界对幸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两个层面,一般而言,前者被看作感官主义幸福观,后者被看作理性(德性)主义幸福观。然而,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已逐渐将幸福放在“生态”的语境下来做生活审思和心灵体验了。换言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秀君,孔克勤;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5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胡水琴;;路在何方?——科马克·麦卡锡的《路》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梅;;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特色[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王瑜;;罗尔斯顿关于自然价值的哲学认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宋夏;论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2期
4 薛秀娟;;浅论罗尔斯顿的道德代理人及其义务理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5 陈也奔;;罗尔斯顿的生态价值观——一种自然主义的价值理论[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6 王方园;;论罗尔斯顿的自然内在价值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田新元;;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及其理论困境[J];梧州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李秀艳;;罗尔斯顿与克里考特的荒野论争及其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J.B.科利考特,雷毅;罗尔斯顿论内在价值:一种解构[J];哲学译丛;1999年02期
10 吕军利;;体验生态 发现文化——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生态体验解析[J];名作欣赏;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方圆;;罗尔斯顿的荒野价值[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张勇昌;陈月新;赖伟忠;周淑珍;;医院感染皮氏罗尔斯顿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重读绿色经典——“哲学走向荒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耳;来自荒野的智慧[N];科技日报;2001年
3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收获”行动艰难起步[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艳芹;罗尔斯顿自然体验的分析与扩展[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轩玉荣;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D];河南大学;2006年
3 许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思想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戴梅;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实践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5 汪琳琳;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郭辉;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邵博;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熊鹏;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于天宇;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宋益冬;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31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3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