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社群主义的群己观——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的群己之辨及其现代意义
本文关键词:超越社群主义的群己观——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的群己之辨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群己之辨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论题。从孔子的"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荀子的"人能群,彼不能群也",都表明先秦儒者更加重视群体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就忽视个体生命以及个体利益,儒家实际上认为个体和群体在最终的利益和价值上应当是合一的。这样一种群己观,在与西方社群主义群己观的对比中,可以更加凸显出其理论特质,并呈现出其现代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先秦儒家 道德哲学 群己之辨 社群主义
【分类号】:B82-02
【正文快照】: 先秦儒家在道德价值问题上普遍采取严辨义利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在于儒家认为义利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牵涉到整个社群是否是善的、社群的秩序是否良好等问题。因此说,儒家非常重视社群,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儒家反对个人利益呢?其实并不是,儒家强调的是个人利益和社群利益的协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卫平;“和而不同”:孔子的群己之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柯岚;;自由主义与超自由主义——对昂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02年00期
4 蒋先福;彭中礼;;善优先于权利——社群主义权利观评析[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5 朱富强;;法经济学在立法中的应用审视——主流的经济分析法学之批判[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6 贾中海;;正当与善——桑德尔对罗尔斯“正当优先于善”的批判[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7 袁洪英;;社群主义自我观的理论结构及其现实关照[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8 张威;;制度正义论——制度的伦理学话语研究[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9 魏峰;;正义的教育政策:社群主义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10 祝爱武;冯建军;;当代西方社群主义与和谐社会道德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凯征(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董正爱;王璐璐;;基于生态秩序规范逻辑的环境正义路向解构[A];2014 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题研究——2015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9 关晓铭;财产权利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兴;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姚迪;西方社会契约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永飞;马克思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新;论实质正义视角下我国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D];西北大学;2011年
7 潘晓云;当代中国离婚自由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朱耀祖;现代侵权法变革的反思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佳;罗尔斯契约理论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琛;罗尔斯的基本自由优先论:原则与论证[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洪英;;社群主义自我观的理论结构及其现实关照[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2 王双喜;社群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程立涛,曾繁敏;社群主义与集体主义之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寇东亮;德性优先于权利——对社群主义伦理的一种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谢晓东;;试论“儒家社群主义”何以可能——从社群主义与儒家“自我观”比较的角度[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洪波;李颖;;社群主义社会整体观的哲学探究[J];理论界;2007年06期
7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刘翠玉;;个人与社群——从社群主义到马克思主义[J];前沿;2008年01期
9 刘化军;;社群主义方法论的辩证性分析——兼论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J];探索;2010年04期
10 莫凡;谭培文;;利益融合是价值融合的基础——兼对社群主义的批判[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大志;;何谓正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其他[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张静;;“社区建设”的不同涵义[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丁东红;异军突起的社群主义[N];学习时报;2004年
2 张旺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群主义视野下的国际关系伦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高灵;《监守自盗》:关于金融海啸的审问和反省[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杨阳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操作定义与碎片采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书评人 徐友渔;应对劣质译著亮红灯[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彭国翔(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儒学: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康健;从权利伦理到公益伦理[N];学习时报;2000年
8 肉唐僧;摆脱自由主义窘境[N];中国经营报;2012年
9 江怡;当代英美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演变[N];学习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洪英;当代社群主义自我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张知干;社群主义法律观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李先桃;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正义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天上;社群主义权利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宁乐锋;民主政治及其认同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李虎;自由、法律和制度稳定性[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维国;公共性理念的现代转型及其困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8 卢永凤;社群主义视野下的荀子政治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树芳;对西方社群主义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闫雁;社群主义国家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方群;社群主义伦理学考辩[D];苏州大学;2005年
4 董圣滨;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正义观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1年
5 程伟;麦金太尔的社群主义思想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冰;当代社群主义兴起与公民性品格塑造[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王婷;对于现代性的质颖[D];扬州大学;2006年
8 肖淑华;社群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宇;“反讽”式的自由[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彭中礼;论社群主义对罗尔斯正义观的挑战与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33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3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