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物何以可能——朱熹的生态伦理观探析
本文关键词:爱物何以可能——朱熹的生态伦理观探析
【摘要】:人对物究竟应给予物什么样的道德关爱?这是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儒学具有普爱意识,自先贤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的主张以来,物一直是道德关爱的对象,但同时在"爱有差等"观念的支配下,对物的爱又不同于人,其间显现出普爱与差爱的矛盾冲突。朱熹在本体论上以"生生之仁"确立了人、物的平等意识。而在现实生活世界里,万物所自有的客观等级秩序以及人所面临的不同道德情景,人又会以"差等之爱"的情感方式表现出来。朱熹用"理一分殊"来化解"普爱"与"差爱"的冲突,以"推己于物"和"用之有时,取之有节"的方式展现人对万物的仁爱之情。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朱熹 爱 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朱熹的道德修养论研究”(15BZX094)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我们究竟应该对人类之外的其他存在物,如动物、植物,甚至瓦石之类,给予什么样的道德关爱,是当今生态伦理学上仍然争议颇大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很早以前就曾引起儒家知识分子的关注。先贤孔子提出“泛爱众,而亲仁”的主张,但却又主张“笃于亲”,马厩失火,问人而不问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佐国;;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价值审视[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2 李霞;;土家族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J];民族论坛;2008年10期
3 罗昊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探析[J];前沿;2012年11期
4 姜国凡;杨赫姣;;作为自为责任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J];道德与文明;2012年03期
5 郝丽艳;;关于和谐生态伦理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3年12期
6 胡炼;;论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伦理观的内在关联[J];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6期
7 赵瑞芳;;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意义——兼谈“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实践[J];孔学研究;2009年00期
8 文辉,管锦绣;关于生态伦理观的人文理性尺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胡雄;道教生态伦理观的哲学涵蕴[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潘忠宇;儒、道哲学的生态伦理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瑞芳;;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意义——兼谈“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实践[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青兰;;存在论之“是”与价值论之“应该”——生态伦理观的新困境[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任青;;略论大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培育[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全明;;论宋代士大夫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启示[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2辑)[C];2013年
5 舒玉梅;;彝族撒尼人原始宗教中的生态伦理观——以石林圭山海宜老寨为例[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琳;;景观唐诗对树立生态伦理观的促进作用[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7 李福军;;儒家和谐生态伦理观的现代经济价值——兼论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十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研究中心 朱耀洪;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武娟妮;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伦理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福珍;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睿诗;中西生态伦理观比较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梦然;道家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启示[D];浙江大学;2009年
5 王晓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程晓皎;生态伦理观的演变与环境法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石荣霞;论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秀玮;张载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和敬椺;改善民生的伦理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1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4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