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邓小平 经济伦理思想 义利观 生态文明 共同富裕 发展生产力 诚实守信 公平与效率
【摘要】: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对经济生活中的重大的伦理道德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为指导,既坚持又丰富发展,借鉴中西优秀经济伦理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并结合中国国情及其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较为完整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认真深入总结探究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更具实践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合力的结果,既有与其所受教育、家庭背景、个人气质、心理类型、社会环境、成长经历等息息相关,也与文化传统、政治立场、政治主张、经济体制、时代背景、社会类型、理想信念等因素紧密相连。可以说,它是历史的选择、现实和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文化发展的必然。论文较详细地论述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前提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经济条件;同时也阐述了邓小平传奇的人生经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素养、政治家的胆识和智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国际条件;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文章就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做了较深入的分析阐述。(1)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贵义轻利”的义利观;“崇公黜私”的公私观;“均、礼、齐”的贫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崇俭黜奢”的消费观。(2)马克思恩格斯经济伦理思想。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功利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科学探讨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回答了生态伦理的基本问题;论证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的道德风险;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等等。(3)列宁的经济伦理思想。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经济伦理道德是由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列宁经济伦理的理论前提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伦理分析,经济伦理价值标准是效率、公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消费伦理思想等。(4)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经济活动的最高目标是塑造理想高尚的经济道德人格;经济发展应从基本国情出发,认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关心群众生活,倡导人民利益至上;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坚持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文章就其中若干重大的经济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进行了探讨。(1)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坚持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克服了经济人、道德人、工具人的局限,真正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它克服了经济人的局限,倡导培育“四有”新人;克服了道德人的局限,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人民主人翁地位;克服了工具人的局限,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它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重视“三农”问题,加强涉农民生建设;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伦理的根本落脚点,也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邓小平在深入分析了时代特征,科学认识国情,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物质利益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跟随时代潮流,按照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明确指出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来加强道德建设,以经济建设促进道德建设,以道德建设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一大特色——重视功利。邓小平强调应该充分尊重个人的物质利益。把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伦理目标。强调致富光荣;提倡和鼓励先富;宣传勤劳致富和合法致富。(3)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准则。邓小平在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中的矛盾冲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科学技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4)集体主义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从实际出发进行,对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新的阐述和概括,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间的关系是人们要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崇高道德追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是集体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5)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诉求。体现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他认为,效率具有与公平同等的伦理意义,只有当社会是一个注重发展与效率的社会时,公平才能被赋予重要的地位:公平正义是效率优先的重要保障:实现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效率优先的重要保障;公平正义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6)诚实信用—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原则。邓小平指出“信誉高于一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邓小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对“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概括: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灵魂”;诚实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石;诚实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实信用是企业的生存资本;诚实信用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实信用体系,邓小平认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全民的诚信观念;弘扬中华民族讲诚信的优良美德;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等等。文章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比较深入地阐述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独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四大特征。(1)继承发展性。认为,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与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关系是继承发展关系。主要表现在:邓小平经济伦理价值选择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和前提,避免了脱离我国国情,超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左”的错误;邓小平的义利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义利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体现了“尚利贵义”的价值取向。他要求应以“以义取利”作为道德风尚的指向标,并提倡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应以辛勤努力、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前提,即正当谋利,勤劳致富;经济伦理价值追求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经济伦理价值的实现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2)充满了辩证思维。表现在:与毛泽东相比,邓小平更加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强调对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和利用,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和平共处;邓小平特别强调“两点论”与系统论的辩证统一。邓小平把系统论的思想引入辩证法,要求我们不仅看到事物的矛盾,而且要从多要素、多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上来考虑问题;注重“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特别善于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揭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相互联结、相互规定、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比如,邓小平对共性与个性,计划与市场,政治与经济,速度与效益,公平与效率、先富、后富和共富,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改革、发展与稳定,全局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等关系的分析,都具有矛盾分析的性质。(3)鲜明的时代性。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主题、时代本质及其特征的深刻观察、精确分析、理性判断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表现在:它适应了时代主题的转换。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互利共赢、公平、合理、和平等等经济伦理观念适应了时代主题转换的新要求;也适应了时代本质的客观要求;它适应了世界科技革命大发展的时代要求。(4)实践性。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大经济伦理问题的理论反映。它经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实践的检验,证明是科学的、正确的,因此具有实践性。文章重点联系当代经济建设的实践,以重大经济伦理问题为导向,分析探究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1)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在邓小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指导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要求: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力量,根除生态危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制度保证。(2)秉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坚持共享发展新理念,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全面地、准确地、完整地去领会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推进共同富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积累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深化分配领域的改革,把“蛋糕”分好;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发扬互助互利精神,先富帮助落后地区与个人,促进共同富裕。(3)崇尚劳动最光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崇尚劳动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个光辉的思想对今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要求: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在筑梦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实现体面而有尊严的劳动。(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创新发展新理念,推动创新型国家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这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适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5)诚实守信,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诚实守信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今天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 经济伦理思想 义利观 生态文明 共同富裕 发展生产力 诚实守信 公平与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3
【目录】:
- 摘要4-10
- Abstract10-25
- 绪论25-35
- 一、问题的提出25-26
- 二、研究的意义26-28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28-32
- 四、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32
- 五、概念界定32-33
- 六、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33-35
- 第一章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35-62
- 第一节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35-37
- 一、“三落三起”的经历加深了经济伦理认识35
- 二、把握经济活动与道德实践的方法论35-37
- 三、“人民的儿子”对经济伦理重建的使命感37
- 第二节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37-49
- 一、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客观依据是基本国情37-38
- 二、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必然38-40
- 三、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史然40-42
- 四、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主题为和平与发展42-44
- 五、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国际条件为经济全球化44-45
- 六、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形成时代特征为新科技革命45-49
- 第三节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49-62
- 一、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传承49-53
- 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创新发展53-62
- 第二章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上)62-88
- 第一节 邓小平对国家经济制度的伦理诉求62-64
-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道德本质统一62-63
- 二、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利于人的全面发展63
- 三、国家经济制度设制的公平与正义63-64
- 第二节 邓小平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的伦理构想64-66
- 一、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的确立64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伦理追问64-66
- 第三节 邓小平国家经济政策的伦理反思66-79
- 一、经济开放政策的伦理思考66-67
-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伦理考察67-68
- 三、邓小平经济伦理的着力点为共同富裕68-79
- 第四节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准则79-88
- 一、人与自然统一的内涵79-82
- 二、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82-84
- 三、生态伦理道德践行84-88
- 第三章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下)88-112
- 第一节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88-94
- 一、邓小平经济伦理的价值追求为以人为本88-89
- 二、以人为本思想在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表现89-91
- 三、倡导人的全面发展观91-93
- 四、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生活中践行93-94
- 第二节 邓小平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伦理规则94-103
- 一、公平与效率是经济伦理的核心观念94-96
- 二、效率优先是公平正义的前提基础96-99
- 三、公平正义是效率优先的重要保障99-101
- 四、践行公平与效率观101-103
- 第三节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原则为诚实守信103-112
- 一、诚实信用阐释103-104
- 二、诚实信用是邓小平经济伦理的核心原则104-108
- 三、诚实信用体系建构与实施108-112
- 第四章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特征112-122
- 第一节 历史的传承性112-116
- 一、经济伦理价值选择的基本依据是初级阶段论113
- 二、义利观上的传承与发展113-114
- 三、经济伦理价值追求目标为共同富裕114
- 四、经济伦理价值的检验以人民的满意度为标准114-115
- 五、经济公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15
- 六、邓小平经济伦理传承的因时而变与创新精神115-116
- 第二节 智慧的辩证性116-119
-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经济伦理基础116
- 二、强调“两点论”与系统论的辩证统一116-117
- 三、倡导“照辩证法办事”117-119
- 第三节 鲜明的时代性119-121
- 一、顺应了时代主题的转换119-120
- 二、适应了时代本质的客观要求120
- 三、适应了时代特征的发展变化120-121
- 第四节 极强的实践性121-122
- 一、凸显全体人民利益为根本121
- 二、倡导“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检验标准121-122
- 第五章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122-142
- 第一节 倡导绿色发展新理念122-126
- 一、倡导绿色发展新理念122-124
- 二、生态危机的表现124-125
- 三、着力建设生态文明125-126
- 第二节 秉持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新理念126-132
-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27-128
- 二、贫富两极分化及其根源128-130
- 三、推进共同富裕新举措130-132
- 第三节 崇尚劳动与大众创业132-137
- 一、崇尚劳动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132-134
- 二、劳动光荣弱化的表现134-136
- 三、崇尚劳动并激发大众创业136-137
- 第四节 尊重知识与人才是实现社会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137-140
- 一、强化创新型国家建设138-139
-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举措139-140
- 第五节 完善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40-142
-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历史必然140-141
-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新举措141-142
- 结束语142-143
- 参考文献143-149
- 附录149-150
- 后记1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翼;;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研究[J];传承;2015年07期
2 汪希;刘锋;罗大明;;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年01期
3 秦书生;隋学佳;郑雪;;邓小平生态思想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05期
4 王俊荣;;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几点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朱冬梅;;略论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J];党政论坛;2012年09期
6 罗国杰;;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6期
7 王伟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纪念“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J];前线;2012年06期
8 龚秀勇;;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关系再省思[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9 黄备荒;;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经济伦理学分析[J];理论月刊;2011年06期
10 利丹;;论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J];求实;2008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蔷;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坤;论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及其时代价值[D];西华大学;2012年
3 刘丽红;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任现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陈志宏;邓小平“先富”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69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6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