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反讽概念及其涉及的公私关系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15 04:27

  本文关键词:反讽概念及其涉及的公私关系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反讽 公私关系 理查德·罗蒂 反讽自由主义


【摘要】:从苏格拉底、黑格尔到克尔凯郭尔,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条明晰的反讽线索。当代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承继西方哲学的反讽传统并把反讽概念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明确定位为:个体的精神成长与其公共责任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亦被罗蒂称作公私关系。罗蒂认为,我们无法在理论上把私人完美和公共团结统合起来,兼得两者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在一个"反讽自由主义"的社会中,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划出一条界线来,让两者各守其界、各得其所。罗蒂的这一思考进路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们个体精神成长及公共团结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
【关键词】反讽 公私关系 理查德·罗蒂 反讽自由主义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反讽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文化现象。早在希腊、罗马时期,人们便以不同的名词术语论及反讽现象。在西方哲学史上,由苏格拉底肇始的反讽,经由黑格尔与施莱格尔的概念之争,到克尔凯郭尔的专题研究,再到罗蒂的进一步思考,反讽概念的哲学内涵及其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渐趋明晰。我们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伯杰;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1期

2 郑维伟;;反讽在罗蒂政治哲学中的三副面孔[J];哲学分析;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维伟;;反基础主义、想象力与群体认同——试论理查德·罗蒂对女权主义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李丽;卫道与伪道——论《肥皂》的反讽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丁伯林;;反讽的经典文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崔妍;刘倩;;论《高老夫子》的反讽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林丽桃;;《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反讽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傅钱余;;《水浒传》中的反讽手法初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董山民;;启蒙话语探析:普特南和罗蒂的实用主义视角[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8 段恺;;文学批评关键词“反讽”之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陈建男;;试论舞剧《天鹅湖记》的反讽修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邓家鲜;;方方小说调侃幽默语言的艺术张力[J];长城;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英瑾;;对于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学进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亚军;;论罗蒂的反讽自由主义理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王俊;;罗蒂与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场景[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清民;;消解与重构:罗蒂后哲学美学的双重文化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孙成竹;;浪漫主义: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思想史资源[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6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姜媛;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姜江;悲喜交加的人生 笑中含泪的温情[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玲;余华《活着》中的死亡叙事及修辞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建朝;集体神话下的个人化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邱丽娟;反讽——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婷婷;“不成魔不成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国珍;温情的灵魂守望[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6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76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