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历史人物伦理思想的指认依据——以梁漱溟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7 23:11

  本文关键词:历史人物伦理思想的指认依据——以梁漱溟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伦理思想 形上基础 伦理主张 实际影响 梁漱溟


【摘要】:堪称伦理思想者,当有指认依据在。以梁漱溟为例,提出伦理思想的三个指认依据:一是基本稳定的形上基础;二是相对系统的伦理主张;三是较为广泛的实际影响。只有坚持论从史出,我们才有可能靠近历史人物伦理思想的历史真实和价值真实。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伦理思想 形上基础 伦理主张 实际影响 梁漱溟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研究某一历史人物的伦理思想,必须满足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他的思想中有足够的伦理思想材料可供研究,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不难发现,诸多以此为对象的研究太轻松地跳过了这一基本前提,于是就形成了非常有趣甚至有点滑稽的学术现象,似乎每一位思想家都是“普思遍想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善峰;传统儒学现代化的一次努力——以梁漱溟的理论和实践为个案的研究[J];孔子研究;2004年05期

2 白刚;“本体论”与“伦理学”——形而上学的两个向度[J];学海;2005年04期

3 刘岳兵;梁漱溟研究在日本[J];哲学动态;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董龙昌;;论新理学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徐倩;;论神怪小说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维护[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陶新勇;;论唯物辩证法与人生实践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张早林;;个人日常社会行为:韦伯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李新东;;郁达夫与玄镇健的小说创作的时代特征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洁;王振威;;超级村庄的发展动力与模式——评《社区的实践》[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万江红;王时珍;;农村民间自由借贷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基于浙江温州的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青原;;人文奥运中的和谐意蕴[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璇;企业诚信建设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子贺;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詹国旗;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道德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晓;三湾改编中的现代性意蕴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海平;从“本体思维”到“伦理思维”——对哲学思维路向之当代性的审查[J];学习与探索;2003年05期

2 叶秀山;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兼论列维纳斯在欧洲哲学史上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张盾;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伦理学问题[J];哲学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评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来;对新文化运动的再思考——从“五四”后期的梁漱溟说起[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肖良武;从“出世”到“入世”——梁漱溟由佛转儒思想的嬗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4 熊吕茂;梁漱溟的儒佛文化观之比较[J];湖湘论坛;2000年04期

5 陈智;梁漱溟“尚情”说简释[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杨泽本;梁漱溟的君子风范[J];四川统一战线;2000年04期

7 程龙;梁漱溟与毛泽东[J];党史博采;2000年03期

8 李毅;梁漱溟“人生伦理”之理性追求的偏执[J];道德与文明;2001年03期

9 尹家民;毛泽东与梁漱溟论争的是是非非[J];领导科学;2001年08期

10 杨雪英,陈太彬;梁漱溟的文化理想及其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剑虹;黄希庭;张进辅;;梁漱溟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顾红亮;;梁漱溟的礼俗观与儒家生活方式整顿[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长林;;以道德代宗教与伦理本位社会的和谐——梁漱溟论中国文化要义的解读[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王焱;陈龙江;;以文化教育为手段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借鉴意义[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刘重来;;梁漱溟的处世养生之道[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6 刘长林;;儒家人生哲学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梁漱溟的阐释及启示[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光芒;;论梁漱溟东方文化观的理性内核[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王荧;;从学校改造到乡村建设——梁漱溟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四起四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仲明;;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试论抗战时期的梁漱溟[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别必亮;郑明鹏;;论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自我颠覆”的晚年梁漱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黄敏兰;透过梁漱溟的眼看那些“风流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杨吉生;梁漱溟的养生之道[N];保健时报;2008年

4 马军;梁漱溟婚姻中的两个小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书评人 马勇;也谈梁漱溟的婚姻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黄穗生;梁漱溟:虽问政仍是书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季萍;梁漱溟的传统法文化观[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早报记者 许荻晔;“今天谈中国问题,是重温梁漱溟已思考过的问题”[N];东方早报;2013年

9 陈鹏鸣;一部全面展示梁漱溟心路历程的传记[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丁为祥;梁漱溟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2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3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光;论梁漱溟的民主思想及其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6 周良发;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梁漱溟“人心论”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杨子波;梁漱溟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晨光;梁漱溟文化视域下的人生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张艳兵;梁漱溟的“新礼俗”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尹易雯;梁漱溟国家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陆曜伟;梁漱溟政治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王紫佳;梁漱溟的比较文化观[D];西北大学;2009年

8 秦九玲;梁漱溟的伦理秩序观[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黄晶菁;梁漱溟政治理念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高明;梁漱溟儒家民主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46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46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