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我国新闻报道中伦理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6:11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闻报道中伦理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闻报道 新闻伦理 道德缺失


【摘要】: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传播者,是社会舆论导向的推动者,是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道德体系正在建立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纠正人们的失范行为、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闻报道中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新闻伦理缺失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使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受到威胁,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发生动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逐步下降,也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带坏了社会风气。在此大背景下,,新闻媒体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认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地采取措施纠正伦理缺失的现象。同时,利用本身就是舆论平台的优势,引导社会舆论,建立合乎国情的新的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因此,研究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伦理缺失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研究新闻伦理道德问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新闻的各项法律法规;其次,它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再次,它可以推动公众对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优化新闻报道的社会环境,让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本文运用了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新闻伦理缺失问题。从伦理和新闻伦理的概念、内涵及社会功能出发,阐述了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和基本原则,透过新闻伦理缺失的表面现象,全方位地分析和梳理新闻伦理缺失的原因,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解决新闻伦理缺失问题的对策和路径,为实现新闻媒体伦理目标的构建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价值观点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新闻报道 新闻伦理 道德缺失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3
  •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8-9
  • (一) 选题的目的8
  • (二) 选题的意义8-9
  • 二、 研究综述9-12
  • (一) 国内研究现状9-11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2-13
  • (一) 研究方法12
  • (二) 创新点12-13
  • 第二章 新闻伦理的理论概述13-20
  • 一、 新闻伦理的相关概念解析13-15
  • (一) 新闻及新闻报道13-14
  • (二) 伦理与新闻伦理14-15
  • 二、 新闻报道的伦理责任15-17
  • (一) 搭建公众信息平台16
  • (二)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6
  • (三) 承担监督保障责任16-17
  • 三、 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17-20
  • (一) 真实原则17-18
  • (二) 人道原则18
  • (三) 客观原则18-19
  • (四) 适度原则19-20
  • 第三章 新闻报道中伦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20-31
  • 一、 新闻报道中伦理缺失的表现20-28
  • (一) 新闻媒体缺乏公信力20-24
  • (二) 新闻报道审美低俗化24-25
  • (三) 新闻侵权事件频发25-26
  • (四) 新闻媒体忽视人文关怀26-28
  • 二、 新闻报道伦理缺失的归因分析28-31
  • (一) 消极社会伦理环境的影响28
  • (二)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匮乏28-29
  • (三) 新闻媒体法制意识的淡漠29-31
  • (四) 社会舆论监督的缺位31
  • 第四章 解决新闻报道中伦理缺失问题的对策31-37
  • 一、 积极营造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31-33
  • (一) 加强政府督导作用32
  • (二) 发挥媒体引领作用32-33
  • (三) 突出公民主体作用33
  • 二、 切实提升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自律33-34
  • (一) 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33-34
  • (二) 加强道德修养和自律34
  • 三、 加快制定新闻媒体的法规制度34-35
  • (一) 推进新闻立法的颁布34-35
  • (二)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35
  • 四、 逐步完善社会的监督机制35-37
  • (一) 强化新闻媒体业内的监督和制约35
  • (二) 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批评35-37
  • 结论37
  • 参考文献37-41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41
  • 致谢4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是伦理的缺失还是“控制自然”的哲学世界观——透过《自然的控制》反思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1期

2 何小英;;技术创新生态化——传统技术创新的伦理缺失与修正[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彭淑元;;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实践中的伦理缺失及其弥合[J];湖湘论坛;2009年01期

4 王韫梅;;关于“三农”制度设计的伦理缺失及其对策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蔡亚平;钟振国;;教师教学行为中的伦理缺失现象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2期

6 马永辉;赵国龙;;伦理缺失·道德审判——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榆树下的欲望》[J];齐鲁学刊;2007年05期

7 卢霞;朱美芬;;网络“恶搞”的伦理反思[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胡蓉;;论广告的伦理缺失与社会道德责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李晓慧;;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的伦理缺失与风险[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周海忠;;出版伦理缺失之痛[J];出版参考;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志华;孔琳;汪晓赞;;伦理学视野中大学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审视[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邦 (江西·万载);经济伦理缺失已成社会公害[N];人民代表报;2011年

2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李志起;诸“门”事件显现中国商业伦理缺失[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王育楠;商业伦理与利益的博弈[N];中国纺织报;2008年

4 自由撰稿人 沈峰;忽视外来工孩子治疗折射行政伦理缺失[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陈伟;君子爱财更要取之有道[N];中国经营报;2006年

6 刘修兵;呼唤更多具有精神伦理的作家[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杨景定;“两会代表”讨伐公车之“恶”到何时?[N];当代汽车报;2006年

8 圆圆;商业伦理:春天在哪里[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赵晓(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为金钱干活还是为信仰干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媒体商业监督的边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应云;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我国新闻报道中伦理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璜;广告伦理缺失现象及其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兰洁;我国调解制度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莹莹;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的重构[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王韫梅;“三农”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07年

6 邢琦;领导活动中的责任伦理[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祝艳;汶川地震救助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迟刚;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聂华;交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伦理缺失及其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瑷瑷;网络广告伦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73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73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