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情理精神的现代价值——基于“现代性”和“后现代”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03 19:13

  本文关键词:中国情理精神的现代价值——基于“现代性”和“后现代”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情理精神 现代性 后现代 伦理 道德


【摘要】:西方现代文明中,"现代性"和"后现代"的道德论争既反映着西方正遭遇着深刻的精神危机,也表明西方正在为走出危机寻找出路。但是,无论现代性和"后现代"对西方现代文明进行何种反思,都未从根本上走出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窠臼"。而中国从人之真性情出发、注重生命觉解安顿的情理精神与"现代性"的深度悖论,以及其与"后现代"的某种价值契合都彰显着其独特的现代价值,即中国情理精神对"情"的伦理设计、对价值理性的推崇,以及"有机整体主义"的生态观都包含着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无法深刻触及到的价值真理,特别是中国情理精神孕育的"伦理优先"传统既为现代社会遭遇的"无伦理,没精神"文明困境提供了疏解之道,又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我们如何在一起"的文明追问。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情理精神 现代性 后现代 伦理 道德
【基金】: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先秦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研究”(11CZX065)研究成果之一 国家重大招标课题(10&ZD072)“现代社会诸理论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工业化”“全球化”乃至于迅速崛起的“信息化”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社会运行抛入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期,这种飞速发展在改变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将人类精神文明带入到巨大漩涡中,这一漩涡把发展几千年的中西方文明传统、现代社会呈现的多元价值观混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浩;;韦伯“理想类型”与现代伦理形态[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韩德强;;禁止活体角膜移植的学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6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浩;;“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J];学习与探索;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刘德海;脑力操练篇——“后现代”叙事[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3 张建国;梅露;;真实的笛声 真实的力量——评电影《图雅的婚事》的后现代表现手段[J];电影评介;2007年22期

4 钟学庆;;飞鸟之景 未尝动也——关于艺术考察时体会到的无能抑或平凡[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5期

5 陶言;;卫浴的后现代情怀[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8年12期

6 栗峥;;后现代角色观[J];电影艺术;2008年04期

7 万志全;;造作与叹息——论《桃花运》的后现代情调[J];电影文学;2009年06期

8 刘娜;;披着后现代外衣的现代主义话剧——简析孟京辉话剧的非后现代性及其所具有的后现代剧演形态[J];美与时代(下);2012年01期

9 于奇智;后“后现代”[J];读书;1994年10期

10 张博颖;“后现代”与中国产品审美设计[J];理论与现代化;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严勇;;科学卫士反击后现代[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刘志军;侯春娜;;浅析后现代心理学思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史占彪;骆宏;曾海波;;后现代“心理教练”:助人模式的新趋势[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杨山青;;文化的焦点,,后现代的视角:2000年以来我国异化和归化研究综述[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峰强;叶浩生;彭运石;;过程(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惠茜;;麋鹿后像论[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仪平策;;中国的艺术大众化与“后现代”问题[A];东方丛刊(1993年第1辑 总第五辑)[C];1993年

9 王岳川;;海外学者的“后学理论”与文化批评[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10 马永波;;客观化诗学的生态维度[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荣君;后现代城新思路审视市场[N];天津日报;2006年

2 马汉广;西方后现代意识的剖析[N];文艺报;2005年

3 刘兵;后现代、科学与公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周雁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盛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马驰;如何走出后现代[N];文艺报;2010年

6 尚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后现代交锋:一种全新的启蒙[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堂家;“后现代”衍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刘悦笛(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后现代的一种视域:思想与文化的交锋[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王天民;深刻认识现代发展模式弊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向笔群;黔东的“后现代”[N];贵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祥浩;关于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哲学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高倩;后现代的忧郁喜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王美玲;后现代语境中的道德状况之探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周楙;历史的建构:解读卢森堡事件的后现代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钟金花;后现代—一种新的元叙事的合法化进程[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彩媚;一个多元的后现代世界[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7 闫宏一;伊恩·麦克尤恩作品中的后现代儿童[D];河北大学;2013年

8 李蔓;语言之为语言—人之为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邬蒙;迷失于后现代的田园[D];苏州大学;2005年

10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86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86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