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德性习得之场域
本文关键词:生活世界:德性习得之场域
【摘要】:生活世界是行为者在实践中感知、察觉与领会到的有机体系。行为者要获得稳定德性品质必须基于生活世界的完整性来协调自身理性与情感的张力。生活世界中的德性培育重视行为者的理性自由与意志尊严,有利于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情、合意、合理的选择,有利于行为者道德德性的养成。在具体实践中,共同体应该重视个体的情感与认知现状,重视多元主体的共在现象,积极引导个体进行理性反思与道德判断,使之自觉承担行为相应的道德责任。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德性 实践理性 道德责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亚里士多德德性类型及其统一性研究”(2014CZX050)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团队项目(13SKGC-QT02)
【分类号】:B82-05
【正文快照】: 一、德性培育:共同体稳定的前提德性培育1是特定共同体对其成员的认知与行为习惯进行引导的现实政治活动。在西方,德性培育由来已久,柏拉图很早就强调它对于理想政体的重要作用。在柏拉图看来,一个好政体所需要的个体应该从小就被正确地教导,城邦可以通过组织孩子观看打仗、帮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王增智;;关于工具理性之价值意象虚构的批判[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沈健;;论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共存的可能性[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首作帝;;论《十四行集》与《审美教育书简》的融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张继成;;“真”的保证性、核证性、有效性和合理的可接受性标准[J];法律方法;2006年00期
5 蔡琳;;裁判的合理性:语境主义还是普遍主义?[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6 侯学勇;郑宏雁;;从法律本质到法律理解的本质:融贯真理观的必要性[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7 王晓;;走出困境:法律论证的认识论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8 李睿;;学路进阶与学术规范——基于“中国法律方法研究的偏误与方向”的自我批评与批评[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2年00期
9 侯学勇;郑宏雁;;整体性等于融贯性吗?——评德沃金法律理论中的融贯论[J];法律方法;2010年00期
10 朱晓阳;;纠纷个案背后的社会科学观念[J];法律和社会科学;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黄家裕;;大众心理学心理内容的三种观点[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炯;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贺建芹;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镇环;实在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占峰;解释与心灵的本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卫华;诉讼认识、证明与真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毕文胜;科学说明相关性问题及其解答[D];厦门大学;2007年
9 曹典顺;自由的尘世根基[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艳秀;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萍;费耶阿本德的批判性科学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晶;论后现代语境下意义理论的转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敏;心灵之眼视野下的心理内容[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许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思想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贞元;论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意义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乌云高娃;论塔尔斯基语义真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颜中军;弗雷格疑难与认知价值差异[D];湘潭大学;2007年
8 薛平;普特南的认知思想实验及其哲学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9 王祥波;试析蒯因的不确定性论题[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史经霞;动态语境下的确证悖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卫华;;德性与道德责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彭定光;;论政府的道德责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玲;;道德:公民的责任[J];社科纵横;2007年06期
4 鲁新安;;价值冲突下的道德责任能力建设[J];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5 郭金鸿;;道德责任研究的现代诉求[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郭金鸿;;道德责任判断的三重根据[J];中国德育;2009年08期
7 刘占峰;陈丽;;集体道德责任研究的当代论争[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8 章建敏;;道德责任的界定及其实现条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9 高湘泽;;“道德责任担当”三题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10 闫林霞;;道德责任的可公度性及有限性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娟;重建道德责任的理论初探[N];光明日报;2009年
2 任银睦;责任时代的伦理反思[N];青岛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道德与良心的美好塑造[N];兵团日报(汉);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顺华;当代社会道德责任之探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朱涛;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秦亚丽;科学家道德责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爱玲;个体道德责任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娟娟;论道德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迪;基于恐惧的道德责任[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逸铭;生态伦理学视域中人的道德责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江雪华;媒体道德责任探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贾佳;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道德责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左一;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道德责任[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9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8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