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文化的历史嬗变与时代内涵
本文关键词:中华孝文化的历史嬗变与时代内涵
【摘要】:中华孝文化自产生以来,不断发展演化,"孝"不仅成为一种道德标准、民族习惯、传统美德,"孝道"也是封建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浸润了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伦理思维方式。几乎历代都有适应社会养老的律令与措施,但也有不合理的家长权利、严苛刑法、人身压迫等现象存在。因此孝文化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其"和谐"的精神内核,对于个体家庭来说,在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伦理亲情的同时,也需要维持现代家庭关系内在的"和谐性";在强调尊老、孝亲的同时,也需要维护长幼之间内在的"平衡性",才能使家庭更具稳固性,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性。同时,现代社会中"老有所依"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因而在家庭养老模式中,需要强化"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并辅助以法律形式进行约束;在社会养老的模式中,亦需要把养老保险、建设多种养老服务机构作为养老的重要途径,从而提高全社会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促使孝文化在与时代文明的互动中重新生成。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孔子 孝文化 嬗变 和谐 转型 养老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中华孝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模式,也深深浸透在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文化之中。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个性殊强”[1],就直接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每一个世界历史民族所寄托的特殊原则,同时在本身中也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海坤;;宪法平等权与弱者权利的立法保障——以老年人权益保护立法为例[J];法学杂志;2013年10期
2 李锦全;中国古代“孝”文化的两重性[J];孔子研究;2004年04期
3 杨耕;;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五个重大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4 黄修明;宋代孝文化述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樊浩;;《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6 温海明;;从“亲亲互隐”看家国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7 尚永亮;;英雄·孝子·准弃子——虞舜被害故事的文化解读[J];文学遗产;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静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从冯友兰到张岱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王成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刍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刚;;诠释论视阈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余秉颐;;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9 张晓峰;;浅谈人性论对先秦法律思想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王芳;;自我实现理论与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3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5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静互;;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文学平;;青年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史晓宇;;浅议《论语》对党员干部素养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齐朗;从文化建构视角论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林;仪喜峰;;宪法是组织共同体的规则[J];法学评论;2007年05期
2 杨春福;;善治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J];法学;2011年10期
3 尚永亮;;后稷之弃与弃逐文化的母题构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牛玉兵;王廷芳;;制度性歧视与弱者权利保护[J];理论导刊;2012年06期
5 尚永亮;;弃逐视野下的骊姬之乱及其文化意义——以申生之死、重耳出亡为中心[J];江汉论坛;2013年07期
6 尚永亮;;东西方早期弃逐故事的基本形态及其文化内蕴——以“抛弃—救助—回归”之弃逐母题为中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樊浩;;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理论形态[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相焕伟;;台湾地区老人福利法制及其借鉴[J];法学论坛;2013年03期
9 邓晓芒;;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J];学海;2007年01期
10 尚永亮;;上古弃子废后的经典案例与经典文本——对宜臼、申后之弃废及《诗经》相关作品的文化阐释[J];学术研究;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剑锋;;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卢黄熙;郭继民;;辩证地审视孝文化[J];岭南学刊;2006年06期
3 刘洪波;;浅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十大特性[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陈昆满;;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5 ;孝感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网开通[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季庆阳;;近十年中国大陆孝文化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3期
7 佚名;;中国古代的孝文化[J];政府法制;2010年26期
8 陈朝晖;;论孝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4期
9 计志宏;;试论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建设的原则及途径[J];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邹巧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J];学习月刊;2012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和平;;“孝文化”与社会和谐[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2 胡锡庄;季文兰;田广志;;弘扬我国古代孝文化的优良传统[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3 宋清莲;;弘扬传统孝文化 创建社会主义新孝道[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年
4 蒋晓华;;弘扬孝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C];2004年
7 焦振芳;;我对孝文化与家庭文明建设的浅见[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志英;;对新孝文化的思考[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社会意义[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覃乃勉;;孝文化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意义[A];2005年“关注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火廷;弘扬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N];孝感日报;2005年
2 郭之纯;倡导“孝文化”谨防三误区[N];中国老年报;2007年
3 蒋润涛;做大做强孝文化产业[N];孝感日报;2008年
4 记者张可杰 晚报记者胡文军;勇拓孝文化传播新路[N];孝感日报;2009年
5 张毅玮 李通;淄博市开展孝文化基地推选活动[N];中国老年报;2009年
6 孝昌县邹岗镇党委书记、镇长 李俊东;农村孝文化现状与思考[N];孝感日报;2009年
7 张云宽;观察新孝道 弘扬孝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杨立明 严维新 鲁成现;市领导调研孝文化[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罗文姬;塑造孝文化 提升执行力[N];国家电网报;2011年
10 贲前方 整理;孝文化助力和谐家庭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嘉珍;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瑛;孝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德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传森;孝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秀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社会的传承[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7 路丙辉;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转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潘剑锋;论农村新型孝文化及其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铭;关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李玲;孝感与孝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9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8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