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本文关键词: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摘要】:本文浅析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以及对现实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德性的活动,是最高善,并且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具有积极的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不但能激发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并且有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幸福观 最高善 德性 现实价值
【分类号】:B502.233
【正文快照】: 在伦理学中,对幸福这一伦理学核心问题的探讨从未停歇过,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伦理史上首个对于幸福的问题完整的,系统的阐释的哲学家,《尼各马可伦理学》就是其集中阐释幸福内涵及具体内容的代表之作。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中深入的探讨和解析了幸福论,这对于我们感悟人生幸福,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晨;姜强强;;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成光;刘笔利;王立平;;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运春;;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艳霞;李立家;;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6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继琼;;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是品质[J];天府新论;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思考[J];学理论;2009年16期
2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邱静;;浅谈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J];学理论;2011年21期
4 聂静港;;剖析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新理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5 王静薇;;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成光;刘笔利;王立平;;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高庆;;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之比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8 吴隽;;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浅析[J];传承;2011年02期
9 冯显德;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蒋文静;;浅析亚里士多德与斯宾诺莎的幸福观[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长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佘碧平;;论现代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王南;;实践、艺术与自由——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卫华;;论孟子以“乐”为核心的幸福观及其现代价值[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7 张志哲;;论理学家的幸福观[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8 陈春文;;物向世界的沉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姚介厚;;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之论争[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康桥;理智生活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 单良子;初探: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美学思想[N];学知报;2011年
3 宋斌 南开大学哲学系;“人间”取象与类逻辑: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体系的核心要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穆土;亚里士多德自然观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叶奕翔;罗素的幸福观[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美]理查德·坎伯/文 吴万伟/编译;哲学的未来:别在摇椅里寻找智慧[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许苏民;我们如何求“是”[N];光明日报;2008年
8 张惠娜;西方哲学是如何遗忘自然的?[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宋斌 南开大学哲学系;灵肉二分:语言“恶之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哲学所 李存山;孔子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振羽;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形而上学解读[D];吉林大学;2013年
2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D];复旦大学;2007年
5 金建伟;亚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论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罗伯中;20世纪之交的英美关系问题的哲学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李娜;批判与追寻[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慧青;现实中的超越—论崇高[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永强;理性文明的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东海;自我、自由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红利;亚里士多德与密尔幸福观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琴;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思考[D];西南大学;2008年
3 周华;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曦;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5 桂琴;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D];云南大学;2010年
6 陈佳;亚里士多德羞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丽;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文婷;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D];西北大学;2009年
9 郭建萍;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及其现实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10 刘科;亚里士多德明智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6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469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