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与李贽的交友观及其异同
本文关键词:利玛窦与李贽的交友观及其异同
【摘要】:李贽的思想部分地受到利玛窦及其所传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利氏的交友论主要是西方古典哲学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友谊思想。李贽的交友论思想,虽然来源于儒家,但突破了中国儒家思想与社会主流传统关于五伦关系的观念,把朋友之伦高举于其它四伦之上。这一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的人伦思想及其秩序有一种颠覆的意义。通过梳理和比较利玛窦和李贽交友论思想,可以考察晚明社会的新思想及其与传教士带来的新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而从细部考察晚明社会人文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的变化。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利玛窦 李贽 交友论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阐释和实践路径研究》(14JZD040) 湖北省重点项目《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阐释和实践路径研究》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一、17世纪之前中西伦理传统中朋友之伦的一般地位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学中,有专门论友谊的文字。中世纪基督教的传统里,在人—神关系的大系统里,人与人的友谊是服从于人与上帝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相爱是听从上帝的命令:爱你的邻人,甚至你的敌人。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必成;章太长;;试论利玛窦的灵活性传教方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闫莉;;从利玛窦的中国形象析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J];传承;2009年20期
3 薄海昆;;利玛窦传奇的海陆两栖旅行家[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2期
4 杨英;;论利玛窦的科学传教[J];黑龙江史志;2010年07期
5 林金水;代国庆;;利玛窦研究三十年[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6期
6 庞乃明;;晚明所见利玛窦名称字号琐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徐军;;利玛窦传教中的文化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8 王超杰;;交流与碰撞——利玛窦视野下的中国法律[J];肇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钟鸣旦;代国庆;林金水;吴小新;;利玛窦:因人成己[J];学术研究;2012年08期
10 伊拉里奥·菲奥雷,白凤阁 ,赵泮仲;画家利玛窦[J];世界美术;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5 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6 宋荣培;;利玛窦向中国文人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意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7 戴继诚;;中极玲珑 外极朴实——利玛窦的人格特质[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8 刘克敌;;受青睐的与被冷落的——明末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策略与失误[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9 宋芝业;;“几何”与“几何之学”的命名——从数学思想史的视角看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与“几何之学”的理解[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知远;利玛窦的方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王青笠;利玛窦 创造过汉字的老外[N];华夏时报;2010年
3 资深报人 丁刚;利玛窦的能量[N];东方早报;2010年
4 美国汉学家 史景迁;西人眼中的利玛窦[N];文汇报;2012年
5 刘子刚;利玛窦眼中的考试[N];中国测绘报;2000年
6 沈一民;利玛窦和李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包光潜;利玛窦与《交友论》[N];中国档案报;2010年
8 记者 周舒 实习生 王菲宇;利玛窦:回头十万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婷;利玛窦 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之恒;利玛窦特展:16世纪的科技使者[N];北京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2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德;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1年
2 袁炳婕;《文化中国的话语长城》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5年
3 陈夏玲;明末清初天主教在杭州地区的渗透与士人的互动[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静;利玛窦的生死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符金宇;利玛窦中文译著中文学重写现象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马春华;利玛窦传教策略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严晓,
本文编号:859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5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