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责任与多重可能性——法兰克福式反例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道德责任与多重可能性——法兰克福式反例的启示
【摘要】:自从法兰克福对"多重可能性原则"(即,只有当行为者在行动时有其它的可能性时,他才对该行动负道德责任)提出了他著名的反例以来,哲学界围绕法兰克福式反例是否成功推翻了这一原则展开了大量争论。这些争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一是法兰克福式反例是否存在不当预设,一是法兰克福式反例是否存在不当遗漏。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揭示出对法兰克福式反例的最佳理解可能与人们的最初印象很不同,而这一揭示也将关于道德责任的讨论从"多重可能性"问题引向更为深层的问题。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道德责任 多重可能性原则 法兰克福式反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学科背景下的道德责任研究”(项目编号:14YJC720018)资助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一、导论 长期以来哲学家们认为,如果我们要对某个行为负责,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我们本来可以不这么做。换言之,只有当我们行动时存在着多重可能性,我们才对该行为负道德责任。这一归责条件通常被称之为“多重可能性原则”(Principle of Alternate Possibilities)(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卫华;;德性与道德责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彭定光;;论政府的道德责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玲;;道德:公民的责任[J];社科纵横;2007年06期
4 鲁新安;;价值冲突下的道德责任能力建设[J];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5 郭金鸿;;道德责任研究的现代诉求[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郭金鸿;;道德责任判断的三重根据[J];中国德育;2009年08期
7 刘占峰;陈丽;;集体道德责任研究的当代论争[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8 章建敏;;道德责任的界定及其实现条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9 高湘泽;;“道德责任担当”三题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10 闫林霞;;道德责任的可公度性及有限性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娟;重建道德责任的理论初探[N];光明日报;2009年
2 任银睦;责任时代的伦理反思[N];青岛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道德与良心的美好塑造[N];兵团日报(汉);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顺华;当代社会道德责任之探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朱涛;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姚雅晴;我国文化产业道德责任探析[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6年
4 王小龙;决定论视域中的道德责任相容论辩护[D];山东大学;2016年
5 秦亚丽;科学家道德责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爱玲;个体道德责任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娟娟;论道德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迪;基于恐惧的道德责任[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逸铭;生态伦理学视域中人的道德责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江雪华;媒体道德责任探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9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5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