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文化焦虑与传承意识——以孔子乐教思想为考察中心
发布时间:2017-09-16 14:21
本文关键词:论孔子的文化焦虑与传承意识——以孔子乐教思想为考察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焦虑 删诗正乐 发明仁学 以质救文 内在超越
【摘要】:孔子之时,文质乖离,由于缺乏"质"的支撑,周文亦呈现疲态。为摆脱先王乐教之"文"的形式化,孔子发明仁学,以质救文,使之走上了人文的、内在超越的路向;孔子本着深深的文化焦虑和继绝学的文化担当精神,整理上古文献,接续斯文,其功最著者在删诗正乐;在乐教实践中,孔子知行合一,倡雅声正乐,其美善兼济,化民成俗,和同天下,成为儒家治国济世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文化焦虑 删诗正乐 发明仁学 以质救文 内在超越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ZX032) 河南省创新人才及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分类号】:B825;B222.2
【正文快照】: 孔子生当春秋末季,“礼坏乐崩”“周文疲敝”。一些思想家,如先秦道家学派就尖锐地批判了“文”的伪饰功能及其使人异化的趋向,墨家亦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儒家乐教之“文”不断“非之”。可见,那是一个“文”受到质疑和遗弃的时代。鉴于此,孔子则本着深深的文化焦虑,以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青松;;孔子的文化焦虑与担当意识[J];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863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6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