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精神信仰层次:“场域-惯习”理论框架内的一种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19 02:42

  本文关键词:精神信仰层次:“场域-惯习”理论框架内的一种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场域—惯习”理论 精神信仰 双重存在


【摘要】:"场域—惯习"理论给精神信仰的层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切入点。精神信仰的"双重存在"既在场域之中,也在惯习之中,既在行动者外在的生活空间中,又在行动者内在的禀性系统中,游离于场域之外会造成现实中的精神信仰危机。根据场域实践中地域性图式的展开、道德自律下的惯习生成、理想—价值契合下的位置空间确立,将精神信仰的层次按照一定脉络展开,并在场域交融中形成中国特色的多层复合精神信仰,可以深入理解作为精神信仰最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信仰分层问题的终极回答。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关键词】“场域—惯习”理论 精神信仰 双重存在
【分类号】:B82-02
【正文快照】: 欧洲社会学者布迪厄系统提出“场域—惯习”理论,其所谓场域可以理解为社会位置间客观关系的集合,每个场域中都有着具备场内关系特点的“惯习”。惯习的存在将主观性与客观性彼此联系,遵循普遍社会性的同时具有相对独特性,并能动地开展历史性建构。精神信仰是与个体特质、环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潇雨;;从满族的萨满教中窥视人类应有的精神信仰[J];商;2012年22期

2 宋兴川,金盛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3 田丽丽,金盛华;中学生精神信仰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5年03期

4 宋兴川,乐国安;我国精神信仰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宋兴川;;精神信仰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昊;叶苑秀;张卫;;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及其与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郝红英;;中学生精神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2期

8 宋兴川,乐国安;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年04期

9 马广先;社会转型期精神信仰及其方式的哲学透视与导向[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宋兴川;金盛华;;不同年级和专业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黎;郑涌;;1553名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韧性的调查[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陈彦垒;邓金平;胡竹菁;;研究生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的初步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乐国安;宋兴川;;精神信仰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宋兴川;赵雷;;汉藏大学生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跨文化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宋兴川;乐国安;金盛华;;汉藏大学生精神信仰的跨文化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金盛华;辛志勇;宋兴川;张进辅;;心理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和精神信仰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洪小祝;张卫;余承甫;;青少年精神信仰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赵兴义;韩黎;;汉区彝族中学生精神信仰与疏离感关系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管更林;;从名家主持看高效课堂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郝薇;让诚信成为每个人的精神信仰[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2 王鹏 孔茜;中华文化精神信仰[N];扬州日报;2012年

3 张越;重塑核心价值观,重构精神信仰[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楚良;精神信仰的坚毅守望[N];文艺报;2002年

5 胡陈;企业目标:生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张嵘;“神医”为什么能够骗人?[N];东莞日报;2011年

7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教授 王继华 哈工大传统工业基地转型研究所所长 陈晓东;文化兴省 文化育人 文化天下[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又丹;舒缓社会焦虑,社会才能和谐幸福[N];中国社会报;2011年

9 刘仲康;宗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突出的两重性[N];新疆日报(汉);2006年

10 北京大学 何怀宏;我们社会的价值观真正多元吗?[N];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霞;福州市大学生精神信仰、自我和谐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经华;老年人精神信仰、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付艳华;河南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精神信仰与健康、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79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79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