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原生态文化蕴含的生态伦理观
本文关键词:鄂伦春族原生态文化蕴含的生态伦理观
【摘要】: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狩猎民族,告别原始部落的时间较晚,保留了丰富的原生态文化。本文将聚焦其原生态文化,揭示其中的生态伦理观并探寻其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原生态文化 生态伦理
【分类号】:B82-058;X2
【正文快照】: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狩猎民族,告别原始部落的时间较晚,保留了丰富的本民族原生态文化,其淳朴的原生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一、鄂伦春族原生态文化的底蕴(一)鄂伦春族社会生活中的原生态底蕴1.“乌力楞”的社会组织。“乌力楞”是北方游猎民族鄂伦春族早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全民;朱军平;毕井涛;;生态伦理观的嬗变和环境法的发展[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2 宋淑惠;张少华;安圆圆;;关于后现代生态伦理观构建的创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邓环;;社会主义生态伦理观价值向度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俞丽萍;生态伦理观简介[J];生物学教学;2001年11期
5 黄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伦理观[J];生态经济;2002年11期
6 王庆礼,邓红兵;自然资源生态伦理观及其可持续发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7期
7 吕洪涛;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及其现实启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穆西安;生态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J];学习论坛;2005年05期
9 韩晔;;生态伦理观与生态创新体系的建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霞;黄晓凌;;简论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瑞芳;;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意义——兼谈“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实践[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任青;;略论大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培育[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青兰;;存在论之“是”与价值论之“应该”——生态伦理观的新困境[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张全明;;论宋代士大夫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启示[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2辑)[C];2013年
5 舒玉梅;;彝族撒尼人原始宗教中的生态伦理观——以石林圭山海宜老寨为例[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琳;;景观唐诗对树立生态伦理观的促进作用[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7 李福军;;儒家和谐生态伦理观的现代经济价值——兼论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十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鲁京明;;试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生态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研究中心 朱耀洪;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N];人民日报;2014年
2 韩望喜(伦理学博士);做“经济人”也要做“道德人”[N];深圳商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娟妮;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伦理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韩菲;蒙古族游牧生态伦理观的哲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3 丛福彪;试述和谐社会视野下生态伦理观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张福珍;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睿诗;中西生态伦理观比较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玉雪;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7 王晓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程晓皎;生态伦理观的演变与环境法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梦然;道家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启示[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贾珊;美国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4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1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