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1:14
本文关键词: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研究
【摘要】: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哲学家、自然文学家、思想家,被人们尊称为19世纪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然阐释者”、“第一位环境主义圣徒”,他的一生都以自然为伴,在山水间感受真正的大自然,可以说是大自然永不停歇的访问者与看护者,他关于人与自然相处关系的思考闪烁着早期生态自然观的光芒,并为后来生态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生态保护思想日趋成熟的今天,人类越来越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也开始反思自己对大自然所带来的伤害,而早在19世纪,梭罗就在其名著《瓦尔登湖》(Walden)中阐述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的看法,提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物种的内心价值,建立所谓的“爱的共同体”,即生命共同体。本论文首先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融入历史的大背景中,通过对当时工业革命背景和他自身提倡的精神独立的解析,以及把对爱默生生态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作为其自然观产生的逻辑起点,探究了梭罗生态自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其次,系统的分析了梭罗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历史嬗变,包括四个方面:即非机械论的生态自然观、浪漫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超验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和宗教色彩的生态自然观,从而详细的阐述了梭罗生态自然观从雏形到成熟所经历的整体改变;再次,通过对梭罗《瓦尔登湖》的详细解读,深入剖析了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蕴,突出梭罗一再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最后,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置身于西方整体生态思想的发展脉络之下,通过对传统西方生态思想的阐述,引出梭罗所提倡的生态自然观念,即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挖掘梭罗生态自然观对于后来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的崛起以及理论影响所起的促进作用,借此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呼吁当代人类建构新的生态自然观。
【关键词】:梭罗 《瓦尔登湖》 自然观 生态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8;I712.07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9-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1-14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4-15
- (四)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5-16
- 一、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产生的背景16-21
- (一) 梭罗生态自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16-18
- 1、工业革命高度发展后的“迷失”16-17
- 2、时代背景下的精神独立17-18
- (二) 梭罗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背景18-21
- 1、对爱默生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18-19
- 2、对客观环境产生的的依托与感知19-21
- 二、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的历史嬗变21-33
- (一)非机械论的生态自然观21-22
- 1、理论时代下机械的生态自然观21
- 2、自然界是广阔的平等体21-22
- (二)浪漫主义的生态自然观22-25
- 1、浪漫派哲思的引导22-23
- 2、浪漫主义的自然意象23-24
- 3、浪漫主义拒绝科学的机械划分24-25
- (三)超验主义的生态自然观25-29
- 1、“超验”主义的内涵25-27
- 2、梭罗与爱默生生态自然观的异同27-29
- (四)宗教色彩的生态自然观29-33
- 1、独特的个体宗教观29-30
- 2、兼容东方文化经典30-33
- 三、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蕴33-40
- (一)“尊重生命”:平等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物33-35
- 1、尊崇生命的存在33-34
- 2、恢复自然生命的价值34-35
- (二)“和谐共生”:自然万物是生物共同体35-36
- 1、简单生活下的生态责任35
- 2、恢复人本身蕴含的自然属性35-36
- (三)“万物有灵”:解构人类的主体地位36-37
- 1、任何生命的存在都体现一种宇宙精神36-37
- 2、追求自然应有的德性37
- (四)“内在价值”:“弱式”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37-40
- 四、梭罗生态自然观对西方整体生态思想建构的影响40-54
- (一)传统的西方生态思想40-44
- 1、早期生态自然观的存在依据40-43
- 2、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性43-44
- (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44-47
- 1、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的降临45
- 2、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的嬗变45-47
- (三)加速了西方环境保护主义的崛起47-48
- (四)造就了西方环境保护主义的理论影响48-51
- 1、对史怀泽“敬畏生命”思想的影响48-49
- 2、对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影响49-50
- 3、对罗尔斯顿“遵循自然”的影响50-51
- (五)引发了对现代生态保护观念的启示51-54
- 1、重视“精神家园”的建构51-52
- 2、选择“断舍离”的现代生活方式52-53
- 3、倡导对自然进行生态身份认同53-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伟萍;;梭罗作品的生态哲学思想[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杨金才;梭罗的遁世与入世情怀[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3 苏贤贵;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周晓立;美国文学中稀有的隐逸文学作品《瓦尔登湖》[J];华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青龙;爱默生思想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朱利华;“生态大我”与生态批评的构建[D];北京大学;2013年
3 左少峰;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与美学观[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钦佩;《瓦尔登湖》—生态思想和实践的朝圣历程[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陈初;梭罗的生态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曹蕾;瓦尔登湖畔的生态学哲思[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群芳;绿色荒野的生命体悟[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56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567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