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斯康姆德性伦理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斯康姆德性伦理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安斯康姆 德性 道德实践 道德语言 道德心理
【摘要】:伊丽莎白·安斯康姆(Gertrude Elizabeth Margaret Anscombe,1919-2001)在1958年发表的《现代道德哲学》(Modern Moral Philosophy,1958)一文中,提出了三个提纲挈领的议题,并由此深刻分析和批判了现代西方伦理学中的事实与价值两分问题,第一个把古典德性思想重新纳入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的视野,并探讨了未来伦理学可能的发展方向——我称之为安斯康姆的“三步走”战略。本文以“德性”这一核心串联起安斯康姆伦理思想中的道德实践、道德语言、道德心理等相关内容,论证了她才是现代西方德性伦理的创始人并试图为其德性伦理思想探寻更多的现实和社会意义。摩尔开创的元伦理学将西方划分出传统伦理学和现代伦理学两个时代。元伦理学重在从道德心理到道德语言的分析过程,其核心是对休谟提出的是与应当的区分。然而,安斯康姆认为这二者并非是截然分开的。一般的规范伦理学研究,在描述事例与提出理论之间,有一个对相关词语道德意义的默认(它实现了从是到应当)。研究过程可以表示为{对事实的描述}——{词语的道德意义}——{形成道德概念与原理},分别对应的问题就是{道德实践}——{道德语言}——{道德理论}。安斯康姆认为,以康德式义务论和功利主义式的结果主义为代表的近代西方伦理学,一定程度上是从道德实践直接跳跃到了道德规范,没有审查道德语言的意义。这使得二者都表现出规范至上的倾向,轻视了对主体内心欲望、情感、品性等方面的考察。她由此把话题引向意向、理由、行动等心灵哲学方面的内容。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让她特别关注到了道德主体内心品质的建构问题。于是,要寻找道德的真正根基、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弊病,关键是寻求以德性为核心的关于人类完善的观念。要清理德性概念,首先则要研究道德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安斯康姆的“三步走”战略开启了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
【关键词】:安斯康姆 德性 道德实践 道德语言 道德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前言6-13
- 第1章 安斯康姆的批判和“德性”的重提13-18
- 1.1 现代西方伦理的危机13
- 1.2 安斯康姆和她的批判13-15
- 1.2.1 元伦理学14
- 1.2.2 义务论14
- 1.2.3 结果主义14-15
- 1.3 伦理学的未来——以德性为基石15-18
- 1.3.1 德性、人性与伦理学研究15-16
- 1.3.2 “三步走”战略16-18
- 第2章 道德实践问题与德性18-27
- 2.1 实践与道德实践18-21
- 2.1.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18-20
- 2.1.2 康德的实践理性和德性20-21
- 2.2 安斯康姆的《意向》21-27
- 2.2.1 意向性行动22-25
- 2.2.2 实践推理25-27
- 第3章 道德语言问题与德性27-35
- 3.1 语言之于道德——描述还是规范?27-28
- 3.2 道德语言与立法问题28-30
- 3.2.1 犹太—基督伦理28-29
- 3.2.2 摩尔和元伦理学29-30
- 3.3 安斯康姆的道德语言批判30-35
- 3.3.1 “是—应当”30-32
- 3.3.2 “义务”32-33
- 3.3.3 “好坏”33-35
- 第4章 道德心理问题与德性35-45
- 4.1 心理与道德35
- 4.2 三种道德心理路线35-43
- 4.2.1 情感路线:同情、快乐36-39
- 4.2.2 直觉路线:良心、直觉39-40
- 4.2.3 理智路线:意志、心灵40-43
- 4.3 安斯康姆对道德心理的强调43-45
- 第5章 安斯康姆德性伦理思想的现代影响45-59
- 5.1 新研究领域的兴起45-49
- 5.1.1 行动理论45-46
- 5.1.2 基督教生命伦理46-47
- 5.1.3 道德心理学47-49
- 5.2 德性伦理的现代复兴49-55
- 5.2.1 结果主义和义务论的反思49-51
- 5.2.2 现代德性伦理思潮51-55
- 5.3 德性伦理的价值诉求55-59
- 5.3.1 全球伦理视野下的德性伦理55-56
- 5.3.2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德性伦理56-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东亮;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李兰芬;王国银;;德性伦理:人类的自我关怀[J];哲学动态;2005年12期
3 严火其;严燕;;浅谈中西方传统的德性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4 曹霞;;追寻美德——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归与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5 M.斯洛特;王旭凤;孙少伟;;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J];世界哲学;2010年01期
6 李杨;许诺;;德性、德性伦理和德性精神刍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7 张佳;;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德性伦理的建构[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1期
8 袁琳;康艺伟;;从儒家德性伦理及其基本内涵探寻其现实意义[J];商;2013年15期
9 杨青;;论德性伦理视角下的团结[J];学理论;2013年25期
10 聂文军;;论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复杂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通;;透视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从《追寻美德》谈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耀怀 曹志红;走向德性伦理[N];光明日报;2001年
2 康健;从德性伦理到制度伦理[N];学习时报;2000年
3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中之;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反思[N];光明日报;2013年
4 文/张灏;1895年,,近代文化思想的转折点[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3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德性伦理的复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佳;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德性伦理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彩肖;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尤冉;侯活士的“品格”概念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黄婧;安斯康姆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6 刘青;先秦儒家与古希腊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盛旭;论当代生命伦理学中的德性伦理的回归[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蓉芬;德性伦理视域下的教育惩戒[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晓云;德性的信仰基础及其现代境遇[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程艳;孔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6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56615.html

